宋朝要是没有重文轻武 宋朝能统一天下吗
如果大宋王朝不是重文轻武,有可能一统天下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统一天下是有可能的,但是,那时候还是不是赵姓天下就难说了。
有一个事实被忽略了,那就是大宋的重文轻武不是哪一个人决定的,是基本国策,被奉行了三百多年。
我只想问一句,大宋三百多年,真的就没有出现一个明白人?连初中没毕业的键盘侠都敢出来骂宋朝皇帝昏庸,难道真的大宋十八位皇帝中,就没有出现过一个能顶得上初中生水平的?真拿大宋三百年间出现的那些大人物都当傻子,认为他们都不知道强军对国家会有什么影响,不知是他们傻还是键盘侠傻?
知道《资治通鉴》吧?这部史书编写的目的不是为后人记录历史,《资治通鉴》里所有内容在当时都有史籍记载,而且史料更加详尽。司马光删繁就简,把有关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方面的内容简化。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目的就是给统治者提供借鉴。即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可见历史上的统治者非常注重历史经验总结,以便自己在施政时不至出现谬误。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把《资治通鉴》整整读了十七遍,而且加了详尽的批注。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那些古代皇帝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无能,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比我们普通人更全面,更深刻。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不是皇帝和宰相头脑一热随便制定出来的,这是总结历史经验后,经过慎重考虑后得出的基本国策。也是宋朝在强敌环伺的状态下,没有产生内乱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是宋太祖和赵普制定了这一基本国策,宋朝对外战争压力可能不会这么大,但是绝对会被内部问题压垮,随时都可能改朝换代。
那这个结论靠谱吗?绝对靠谱,查一下历史就会知道,宋朝以前的历朝历代,最终亡国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权臣或武将篡位或者造反,另一个是农民起义。而这两个最后还都可以归因成一个,因为纯粹的农民起义不可能成功,必须有朝廷中的军事领袖反水,带兵加入农民军,归根结底还是武将造反。极少有例外。
宋朝农民起义也很多,有记载的就有三百多起,但是都没造成太大影响,钟相杨幺闹得挺欢,但他们实质上连农民起义都算不上,只不过是趁着朝廷被金国打烂,赵构立足未稳,趁你病,要你命。在国家遭遇强敌入侵之际,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抵御外敌,而是趁机造反夺权,这也算农民起义?。
整个宋朝,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是方腊起义,但童贯的大军一到,打了不足三个月,就土崩瓦解了,为什么?因为方腊起义是纯粹的农民起义,没有朝廷中领军大将反水加入,农民起义军不可能成功。
历史的经验告诉赵匡胤和赵普,外敌入侵亡国的概率与拥有兵权的权臣或武将造反造反亡国的的概率,差不多是1;99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其实不但是宋朝重文轻武,除非在战争环境里,否则所有朝代都存在重文轻武的问题,只是没有宋朝做得那么彻底。回顾历史你会发现,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大清国灭亡,除宋朝外,没有超过三百年的,秦二世而亡,强大的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盛唐也只有二百八十九年。而被认为军事最差的宋朝,在契丹、大金、西夏、吐蕃诸部、蒙元等强敌环伺之下,竟然支撑了三百一十九年。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两宋是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北宋都城被攻破,皇帝当了俘虏,但是宋朝并没有灭亡,南方绝大部分土地还在宋朝的统治之下,西汉和东汉则不同,西汉彻底灭亡了,此后王莽的新朝有延续了十五年,而且王莽的新莽政权也是大一统王朝。刘秀建立的东汉除了沿用了汉的国号,其实和西汉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全独立的一个新政权。
宋朝能延续三百多年,这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在里边。
第一;军队的弱只是相对的;
宋朝军队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到谁都可以欺负的程度,否则宋朝不可能在强敌环伺的状况下生存三百多年。很多人感觉宋朝一直被别人吊着打,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事实并非如此,把所有的对外战争加在一起,宋朝的胜率远高于那些强敌,之所以感觉一直被吊打,那是因为宋朝军队大部分是步兵,在对阵骑兵时,即便是胜利,也只能是击溃对方,对方有马,败了催马逃跑,损失不重。所以大部分胜利都被忽视了。但是步兵对骑兵,一旦失败,逃无可逃,阵型一乱,就变成一边倒的屠杀,所以宋朝的每次失败都足够引人注目。但总的来说,宋朝胜多负少,即便是在蒙元的快马弯刀之下,仍支撑了半个多世纪,是蒙元扩张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劲对手。宋朝军队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了。这就是大宋能够屹立三百年不倒的原因所在。
因为胜多负少,而且无法扩大战果和损失惨重,大多是因为缺少战马造成的,所以宋朝君臣并没有把军事上的不利更多归因于制度,这也是宋朝一直把重文轻武奉行到底,不愿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大宋基本没有内忧,农民起义闹不出什么名堂,武将造反条件又不具备。这个就是重文轻武能直接看到的好处。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强大的军队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外是一把利器,对内则是致命的危险。统治者必须在此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宋朝也不是整个时期都打压武将,南宋建立初期,赵构对内要镇压叛军,对外要抵抗金兵和北齐的进攻。赵构不得不放权,给武将以更高的权限,只要你能拉起队伍,封官赐爵,毫不吝惜。武将们取得了最大的自由裁量权,也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结果是什么,军队指挥不动,各大军阀相互倾轧,苗傅和刘正彦对赵构不满,就直接把赵构赶下皇帝宝座,赵构差点小命不保。因为内部斗争,郦琼十余万军队裹胁三十万民众投靠伪齐。数年心血造就的大好局面,结果功亏一篑。
吉州布衣周南仲上书说:“今之诸军将帅,相视若冰炭,相疾如仇雠。假使一军深入,其谁为应,一军陷阵,其谁为援?刘光世窃琳馆之清名,张俊负跋扈之大恶,岳飞、吴玠、韩世忠之流,裹粮坐甲,首鼠两端……。”岳飞孤军深入,虽然取得不少战果,但因为孤立无援,最后身陷险境,不得不召回。濠州之战,听说金兵要撤走,张俊为了争功,设法阻挠刘錡,派自己的副将杨沂中取濠州,结果杨沂中贪功冒进,在濠州中伏,大败而归。本来可以扬眉吐气的柘皋大捷,结果美中不足,以一场失败收尾。
这就是武将放权后出现的问题,赵构每天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苗傅和刘正彦对赵构不满就把他赶下台,扶她三岁的儿子上位。岳飞对他也不满,还参与立太子的事,他不确定岳飞会不会像苗傅和刘正彦那样把他赶下台,拥立自己扶持的太子上位。家国天下的古代封建帝王,首先考虑的就是帝位必须稳固。拥有自己嫡系部队的藩镇武将,就是悬在帝王头上的一把剑,系住这把剑的绳子叫忠诚,而大量的历史证明,这东西非常不靠谱。
宋朝的政策是可以强军,但不可以强将,在军队的训练和军队建设上不断加强,但是不给武将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大宋就是凭着这个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维系了三百多年。
结论就是,能不能一统天下不好说,毕竟北宋军队的弱不只是制度问题,但是改朝换代的几率会大大上升,即便真的统一了,皇帝姓不姓赵就很难说了。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