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宋太宗死前儿子都已经成年了 最后为什么是弟弟赵光义继位

对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夜,皇子都已成年,为何却由胞弟赵光义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天晴星灿,宋太祖赵匡胤在太清阁夜观气象,颇觉心旷神怡。忽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急传宫人开端门,召弟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入宫。

在寝殿内,兄弟两人酌酒对饮,命宦官、宫妾都退下。但见烛影下,光义时或离席,像是退避的样子。饮罢,漏鼓已敲三更,殿外积雪数寸。只见太祖手持柱斧戳雪击地,对光义说:“好做,好做!”说完就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当晚,光义也留宿禁宫。然后快到早晨五更左右,便寂静无声了,这时宫人发现太祖已然驾崩。接着光义受遗诏,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

这便是所谓“烛影斧声”的由来,载于北宋僧人文莹所著的《续湘山野录》。关于太祖之死,《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代史家司马光在其《涑水纪闻》中记载:

当晚四更时分,太祖晏驾。宋皇后闻讯后,即命内侍都知宦官王继恩召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进宫,不料王继恩却径至开封府擅召晋王赵光义入宫。

宋皇后听到王继恩的声音,便问:“德芳来了吗?”答曰:“晋王到了!”皇后顿时愕然失色,又惊又怕,只得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光义掉泪答道:“共保富贵,不用担心。”

两人的记载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太祖死时光义是否在宫中。前者谓之“烛影斧声”,光义弑兄夺位嫌疑重大;后者“为尊者讳”暗示光义不在宫中,嫌疑稍小,但不完全排除太祖死于光义之手。

又据《辽史·景宗纪》记载:“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光义)自立。”自立之说,也让太祖猝死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假若太祖不是死于非命,我们从其健康状况看看有无收获。在太祖去世那年(开宝九年),他频繁出巡各地,幸西京,次巩县,拜安陵等,史料几无太祖生病的记载,貌似身体还很健康。但史书没写并不代表没有,太祖戎马一生,已到知天命之年,虽无恶疾重病,但诸如心血管类慢性病应该是有的。

那一次,就在太祖祭拜父亲的安陵时,却大哭道:“此生不得再朝于此矣。”随后更是登阙台,向西北方向挽弓射箭,眼见箭矢落下,并对左右说:“那个地方就是我的墓地了。”这一幕,其实也透露了些许蛛丝马迹:如果身体果真那么健康,何以有这样的言行?

另外,我们从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看到,就在太祖死前一天,曾火速传召终南山道士张守真进宫为其“设醮降神”祛病。其实,太祖在去世前身体状况已然不佳,并非毫无征兆的暴亡。

实情应该是当晚随着天气骤变,太祖自感来日不多,遂召光义饮酒交心。特别是接班人的问题,一直让太祖犹豫不决。因为太祖一直未立太子,此时晋王赵光义兼领开封府。按五代以来的惯例,凡皇族亲王兼任开封府尹的,俨然有储君的地位。

传说中的“金匮之盟”,说是杜太后临终时,要太祖立誓兄终弟及,须传位于光义,再传于廷美,再传于太祖之子德昭。

只说最不靠谱的一点,即这个所谓的盟约,居然是太宗即位五年后才公布的。

别的不说,就连雍正皇帝当时的即位遗诏晚公布了几天,就被世人所疑,遑论五年的时间了!这不是此地无银吗?

河南巩义宋太祖永昌陵

回到那个雪夜,气温骤降,太祖饮酒后入睡鼾声如雷,加上心情郁闷,这些都是典型的发病诱因。太祖猝死的真相呼之欲出:那就是突发脑溢血,让一代开国雄主在睡梦中猝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