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历史上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上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当年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

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五月十九日处死王朴。职方郎中张若麒被弹劾下狱,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给予削籍的处分。吴三桂受到降级处分,镇守宁远。松锦大战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而此时清兵则加强了对明朝的军事压力,锦州落入满清之手后,取代了义州成为清兵伐明的前进基地,清兵采取更番驻防的办法在锦州前线屯驻兵力,并且征调朝鲜兵驻防,力图把锦州打造为蚕食明朝领土的前进基地。

面对清朝的步步紧逼,明人的危机感十分强烈。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辽东巡抚黎玉田题本称,“全宁仅马步四万余,瘦弱马匹数千余”,“堪战马兵仅三千”,且“分守于新旧十二城”,其余将士不过寥若晨星,面对“铸火造药百倍于我”,且虎视眈眈的清兵,如果不增派兵力,加强防守,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在松锦之战后,明朝用于辽东抗清前线的正面兵力十分单薄,无法满足对抗满清主力部队的需要,如果清兵进一步发动进攻,明军则无法做出有效应对。锦州正面的清兵防御森严,明军是无法突破的。对于清兵占据锦州,蠢蠢欲动,明朝几乎毫无对策,因为此时的明朝内部已经千疮百孔,由于李自成农民军进展神速,关内大批明军主力不得不聚集在河南周围围剿农民军,辽东防线虽然吃紧,但并没有获得明朝大批援军,因此只能维持消极防御状态。

军队状况

在军队方面,明廷并非不知辽东前线的军队实力寡弱,对此明朝当局也做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他们令辽东镇自己募兵训练,新募兵额为三千人,负责人为辽东分练总兵黄诗。此人专门负责募集新兵补充辽东前线的损失,他在题本中称因为辽东前线连年用兵,“流离兵焚之余,虽经几番勾补招募难全”,表示交给他的募兵三千的任务很难足额完成,在短期内只能逐渐募集,逐渐训练。

明军实力严重被削弱,不仅兵力存在严重的缺额,且战马和大炮的数量十分匮乏,该年二月,黎玉田称宁远只有西洋红衣大炮十余位,而到了黄诗题本的六月期间,红衣大炮的数量也未增加,只有火力逊于红衣大炮的光明灭虏炮一百位,且募集的新军一切装备都没有到位,所以黄诗要求朝廷发“大炮二百位,三眼枪六百杆、盔甲一千顶副、大弓一千张、大箭一万只、腰刀一千把”,用以教练、装备新兵。

由于史料缺乏,明廷是否采纳了他的建议不得而知。从之后的史料来看,明廷并没有大规模增派兵力,顺治元年(1644年)山海关之战时,吴三桂的兵力不过数万人之数,兹可证明辽镇军兵并没有获得补充。

清兵蚕食

松锦沦陷后,明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明朝固然一败涂地,但做为胜利者的清朝方面的损失也很大,一时双方都无法展开大规模攻势。虽然如此,小规模冲突却不断发生。这说明清兵对占据全辽势在必得,且也拥有了攻占中原,取代大明王朝的野心,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曾发动两次对宁远等地的攻击,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派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攻占中后所、前屯卫等地,这次清兵的目的是“往征宁远”,这次行动清兵调动了红衣大炮和其他火器,可见是有准备而来。九月二十三日,清兵大部队抵达中后所,“二十四日薄暮,移军城北,以云梯挨牌及红衣炮急攻之”。到了二十五日,中后所就被清兵攻占。二十八日,前屯卫被攻占。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清兵的战果十分丰硕,中后所明军被杀四千五百人,前屯卫明军被杀四千余人,此外还有不少俘虏,可能有所夸张。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战死,损失惨重。

清兵利用红衣大炮接连攻陷中前所和前屯卫,沙河卫和中前所被明人所放弃。但清兵此次进攻的最终目的在于攻占宁远,在宁远城外最后却遭到明军吴三桂沉重打击,被迫撤退对宁远的包围。根据明方的塘报来看,该年十月初八日,清兵六万余逼近宁远城下,“拥载大炮,排山倒海而来”,可谓气势汹汹,清兵“不知我阵内有炮,蜂拥直前”,明军“伺其渐近”而发射红衣大炮,清兵则“惊魂拉尸,踉跄望老营奔回,嚎哭一夜,至次日卯时分,尽皆开营向东北遁去”。

朝鲜史料《沈馆录》也印证了明军在此战中英勇抵抗:中后所、前屯卫两城将陷之际,城中公私家舍一齐放火,无论男女,各自烧死,资粮机械,亦皆烧尽。分叱不喻,沙河卫段收入于宁远,中前所段收入山海关,举皆称守城清野之,故欲进欲留,军无见粮,且孔耿二将以前锋伤损,其军兵有倍于清人,以此速还,以为修养进去之计。由此可见,明军奋勇作战和清兵损失之情况。此战之后,清兵没有发动对宁远的大规模进攻。但是,当时关外的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已为清兵攻占,宁远孤悬关外二百里,难于固守,所以从长远来看,明朝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