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徐辉祖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辉祖是明朝初年勋臣、将领,中山王徐达长子。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根据《明史·徐辉祖传》记载:

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

明朝开国功勋徐达,有四子四女。其长子徐辉祖身高八尺五寸,而且生得英俊潇洒。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徐辉祖本有父亲的英勇和忠贞,奈何最后被皇帝禁锢,直至郁郁而终。

试问,徐辉祖究竟遭遇了什么,徐辉祖及其后代展现出的忠孝和节烈为什么没有感化一颗帝王心?这一切还要从他的父亲徐达说起。

01

大明第一功勋被封魏国公

朱元璋作为一名草根皇帝,虽然疑心很重,但他赏罚分明。洪武三年,徐达北伐告捷,一举收复了中原王朝丢失400余年的燕云十六州。朱元璋大喜,徐达因此被封为魏国公、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岁禄五千石,赐免死铁券。

朱元璋说徐达“功贯古今人第一”,仅此一句便奠定了他在国中的地位。虽然徐达身处高位,但他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没有恃宠而骄,更没有颐指气使,他拒绝了朱元璋赏赐的豪宅,一大家子人一直挤在老宅子里。

正是由于徐达为人光明磊落,所以他的子女也被教育得出类拔萃,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徐辉祖作为嫡支长子在朝中最为显耀,后来他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长女徐氏是朱棣之妻,即后来的徐皇后(仁孝文皇后)。

徐辉祖原名徐允恭,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因避讳改名为徐辉祖。洪武初年,徐达多次出征北伐,家中一切皆由徐辉祖主理。期间,徐辉祖按父亲要求,“家众肃然”。好男儿志在四方,后来,他又随父亲在军中历练,临阵杀敌。

彼时,明朝“将二代”中,朱元璋最重视的两人,一人是徐辉祖,另一人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裁撤大都督府,设立五军都督府,徐辉祖被调任到左军都督府任职,徐辉祖“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2年后,朱元璋又将李景隆调到这个位子上。可见,朱元璋有意想培植二人成为下一代帝王的班底。

洪武十七年,徐达去世,朱元璋悲痛万分,追封徐达为中山王,将徐达配享太庙,位列第一位。徐辉祖三年服丧期满,继承了魏国公的位子。史载:

洪武二十一年十月……丙寅(二十六日),命中山武宁王徐达子允恭袭封魏国公。

02

徐辉祖的高光时刻

无论是做人还是军事能力,徐辉祖接棒魏国公乃当之无愧。

在众多将二代当中,诸如李景隆、常升(常遇春之子)、邓铭(邓愈之子)等,朱元璋最看好的莫过于徐辉祖,所以皇帝有意让他征战四方,积累经验。

《明史》:数出练兵陕西、北平、山东、河南。

洪武二十六年,元朝降将阿鲁帖木儿造反,朱元璋让徐辉祖前去平定。徐辉祖不负众望,将叛将活捉。朱元璋随即让徐辉祖掌管中军都督府。

朱元璋晚年屠杀开国功臣,傅友德、冯胜、王弼等老将先后被屠,徐辉祖一时间成为朝堂举足轻重的人物。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对徐辉祖也颇为重视,毕竟是爷爷留下的重臣,他加封徐辉祖为太子太傅。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建文帝没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且耳根子软,在听信了齐泰、黄子澄之流的建议后,皇帝位子还没焐热的朱允炆开始了“削藩”,而燕王朱棣首当其冲。

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一周年祭日之际,朱棣装病没有南下南京祭祀,就派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子前往南京。

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临……初,世子入京,燕王大忧悔。

朱棣随即后悔了,因为他怕朱允炆扣留3个儿子,那自己今后只能俯首称臣。

虽然当时有人给朱允炆建议留下朱高炽三兄弟当人质,不过朱允炆犹豫不决,徐辉祖却建议说,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悍勇无赖,不仅不忠于陛下,还背叛他的父亲。此人若不除,将来必为大患。

很多人不解,三兄弟皆为徐辉祖亲外甥,他为何要如此心狠?其实在古代朝堂上,人情薄凉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对于徐辉祖来说,他首先要站在魏国公的角度,其次才是孩子的舅舅身份。

由于朱允炆没有听取徐辉祖的建议,后来“靖难之役”发生时,他追悔莫及,感叹道:“吾悔不用辉祖之言!”

03

忠孝护国名留史册

“靖难之役”本是明朝皇家内部斗争,有人说徐辉祖根本就是“愚忠”,但有一点不容忽视,不管朱允炆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这跟他背后誓死效忠的那些人都没有关系。毕竟徐辉祖受恩于朱元璋和朱允炆,他应该做一个臣子分内之事。

面对朱棣的造反,朱允炆一筹莫展。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建文帝派老将耿炳文为帅,率军25万北上平叛。然而面对朱棣的强大攻势,建文帝处处被动。

为了扭转战局,朱允炆欲在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中间选一人,乘朱棣南下时,迂回到燕王老巢进行“断后”。但考虑到徐辉祖跟朱棣之间有“瓜田李下”之嫌,所以建文帝最终选择了李景隆。

事实上,这一选择让建文帝追回莫及,也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发展轨迹。

在北上的途中,李景隆遭遇朱棣手下悍将张玉穷追猛打,损失惨重。对此建文帝不以为然,他认为是客观因素而非李景隆指挥失当。之后,建文帝让徐辉祖率3万大军火速策应。

帝虑景隆轻敌,乃遣魏国公徐辉祖帅京军三万为殿,星驰会之。

徐辉祖觉得李景隆打仗是块材料,不过他容易轻敌。果不其然,徐辉祖还未到达战场时,李景隆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大家有所不知,在此期间,一向不被人看好的朱高炽却能将燕城大门死守,这给前方的朱棣争取了时间。

李景隆这一败,把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殆尽,朱元璋在九泉之下肯定痛心不已。此后,朱元璋南下大军势如破竹,再无人可以抵挡,当朱棣到达金川门的时候,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门迎寇。短短4年,建文帝时代如昙花一现。

很显然,建文帝对徐辉祖的怀疑,直接导致良将遭弃用,而当皇帝反应过来时,已为时已晚。

《弇州续稿》记载:

及师攻金川门,公犹与常开公升等分道出大战,皆不利。

史料记载,朱棣打开城门时,徐辉祖仍然没有放弃,但最终未能改变被擒的结局。

朱棣当了皇帝后,很多建文旧臣选择了投诚。不过,徐辉祖却独自把自己关在祠堂里,不去见朱棣。要知道,徐辉祖可是朱棣的小舅子,按理说现在姐夫当皇帝,他也能跟着沾光,但徐辉祖却不这么想。不论是外甥们还是姐姐徐皇后来劝说,徐辉祖就是不低头。

朱棣是一位有胆识、有格局的帝王,虽然他杀伐果断,虽然他也想杀了冥顽不灵的徐辉祖,但考虑到他是徐达的儿子又是妻子的胞弟,所以朱棣还是忍了。

徘徊久之,竟从宽典,止勒归私第,革其禄米而已。

最终,徐辉祖被送回魏国公府邸,朱棣只是革除他的爵位和俸禄。识时务者为俊杰,徐辉祖不会不懂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但在他看来,为人臣者当尽心竭力,不欺于己,尽心于人。整整5年,直到徐辉祖去世,他始终没有屈服于朱棣。

徐辉祖去世后,朱棣还是非常钦佩他的忠勇,他以“中山王徐达一脉不可无后”为由,任命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爵位。朱棣迁都北京后,魏国公徐家一直留在南京,世代担任南京守备。

时至今日,还有人怀疑徐辉祖的忠勇,要我说,无论时代怎么进步,这一品格却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