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曹操给曹丕留下的四位名将,他们结局如何?

古代每位深谋远虑的皇帝退位之时,都会为下一位年轻皇帝“计之深远”,即便他们再对皇位有诸多不舍,但该到退位的时候,他们不会犹豫,还会花费诸多心思为下一任谋虑,比如朝堂之上有哪些大臣图谋不轨,又会有哪些大臣可以担当重任,这些他们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皇孙朱允炆肃清威胁,愣是将跟随自己打江山的文臣武将几乎除了个尽,等到日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之时,建文帝这才意识到身边根本没有勇猛将领可用,最终被朱棣夺了权。

朱元璋的做法太过,有些极端,大多数的皇帝还是会为自己的子孙留下足够多的辅政臣子,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虽是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儒生不耻,但在乱世之中,以曹操的能力,他身边不缺能人异士,尤其曹操最大的优点就是爱惜人才,可以礼贤下士,只要是足够出色的人才,曹操都会重用。比如曹操尤其欣赏能力和人品皆是一流的忠义关羽,曾通过各种方式想要笼络关羽,但关羽尤以忠义二字出名,他自然不会为了名利财富背叛兄弟,即便曹操这样的凉薄之人,也不忍杀掉关羽。

当然,曹操爱惜人才,即便人品不好,只要能力够了,他就会重用此人,他的阵营中有许多名将都是从敌人的阵营中挖过来的,正是如此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曹操才能够统一中原北方地区,正是他为儿子曹丕留下很多人才,才有了曹丕创建曹魏政权。曹操先后立过两个世子,分别是曹昂和曹冲,可惜两人英年早逝,好在曹丕也足够优秀,小小年纪就学会射箭骑马,十岁之时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但即便这样优秀,曹操在立嗣问题上仍然犹豫不决,因为曹植的风流文采比曹丕更加厉害,曹操很宠爱曹植。

于是朝堂上形成了分别拥立曹丕和曹植的两个集团,兄弟之间的夺嫡之争最终胜出的是曹丕,曹丕被魏王立为世子,等到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相位,称魏王。曹丕的政治才能还算突出,再加上曹操留给他四位名将辅佐曹丕进行军事活动,只用了三年时间,曹丕代汉称帝,为魏文帝。说句题外话,曹操的儿子明显比刘备的儿子刘禅优秀多了,同样有一批厉害的辅政大臣,但刘禅却被后世评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而曹丕却能建立曹魏政权,让魏国成为三国后期最强的国家。

现在就来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位名将,第一位是曹休,曹休和曹丕有些血缘关系,早在曹休年轻的时候,曹操就非常欣赏他,将他视为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称他为“曹家千里马”,让他做虎豹骑的统领。曹休在一众将领中的能力并不算太突出,但他也被曹丕委以重任,曹丕甚至让张辽、臧霸做曹休的副将,曹休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他多次在与东吴的交战中,立下大功,对魏国一直忠心耿耿。只可惜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惨败,最终身患毒疮而亡。

第二位名将就是张郃了,他可是曹操特地留下来钳制司马懿的大将,原本是袁绍的手下,袁绍兵败后,张郃向曹操投降,从此得到曹操的重用,屡次立下战功,成为曹操的心腹。张郃是“五子良将”之一,能力突出,汉中之战中,夏侯渊被黄忠杀掉,魏军军心大乱,此时是张郃代替夏侯渊的位置,带领部队安全撤离,后来还在街亭之战中立下显赫战功,让诸葛亮大军退回蜀汉,可惜最终张郃还是死在了与蜀军的交战过程中,至此司马家夺魏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没了。

第三位名将是秦明,曹操原以为此人能够尽心辅佐曹丕,但他没有料到秦明曾经与曹丕有过节,曹丕即位后,曹丕一直没有重用秦明,就连带兵打仗都没有让秦明去过,曾经的虎将秦明就这样无所事事,空有一身本领却不知用到哪里。

第四位名将是曹真,此人是曹操的养子,曹真作战勇敢凶猛,加入虎豹骑,在汉中之战中,曹真有不俗的表现,身担要职。曹丕死后,曹真屡次抵御蜀军的北伐。只可惜曹真因病去世,若他不死,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把握兵权。

由此可见,曹操留下这四位名将都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再怎么精于谋算,他也无法预料到日后的一切,原以为魏家能够长久统治北方,还有可能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果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操万万没想到日后会是司马一族夺了魏家的权。古代政局中总是变幻莫测,即便被神化的诸葛亮也未能让蜀国完成昔日的一统天下大计,这并不是他的过失,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只能说是命运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