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凖有多强?竟然能将宋真宗骗上战场

说到寇凖,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寇凖是我国古代上的十大忠臣之一,也是十大名相之一。寇准(寇)性格耿直,有话直说,就连他的领导宋太宗都说,寇凖就像谏臣魏征一样,“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别看寇凖性格刚直,但他在行事方面可不“刚”,十分的聪慧。

在辽宋问题上,寇凖一心主战,赵恒一心主和,两人在思想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臣子与帝王相对抗,臣子就算暂时赢了,日后也会遭遇清算,就如同长孙无忌等人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一样,看似武则天没有被立是大臣赢了,但最后下场惨的却是长孙无忌等官员。

但寇准不一样,他极力反对主和,最后他略施小计,直接将宋真宗“骗”上了战场。赵恒御驾亲征,亲自带兵对抗辽太后;事后,寇准并没有被清算,反而让宋真宗心里十分的舒坦。

耿直男孩寇凖,自带小聪明

寇凖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当时赵光义更加的青睐年纪大的考生,认为官员年纪大,做事更加的稳重,学识也更加的渊博。老生“吃香”,那年轻的“小鲜肉”,自然没有市场,毕竟没有年龄的加成,赵光义自然不会青眼相加。

于是一群考生们流行起了改年龄,毕竟往上加几岁,还可以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一句就是长的比较嫩,其实改没改年龄,谁心里没有点数。寇凖参加考试的时候,只有十九岁,都没有到加冠的年纪,而且古人都是按照虚岁算年龄的,实际年纪也只会更小。哪怕长的再显老,年纪也不会骗人,别人就劝寇凖将年纪改高点,不然容易考不中。

别人的一番好心,寇凖直接说,我不改,我哪怕考不中也不能欺君呀!"凖方进取,可欺君邪?"赵光义喜欢亲自去看考生殿试,而且随机抽取幸运考生作答。因此别看考试的地方与平时没有区别,但是皇上的人在呢,寇凖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忠君”的话,就算皇帝没听见,皇帝的人也肯定听见了,还用担心什么?

虽然寇凖有小聪明,但他的性格却是真的正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端拱二年,寇凖在给皇帝汇报事情的时候,直接把皇帝惹毛了,气的赵光义直接甩袖子就要走,再不走就要打人了。一般人看到皇帝生气,估计会觉得害怕,连忙请罪。但寇凖不怕,直接扯着皇帝的袖子,不让皇帝走。毕竟皇帝一走,再加上有心人的引导,估计赵光义会更加的发毛,还不如当场解决的好。

寇凖直接将赵光义一拉,然后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事后,寇凖直接出了名。“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凖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只要有办法,没有寇准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连皇帝也能被忽悠

宋太祖赵光义在死后,为儿子赵恒留下了朝臣寇凖,他希望儿子能够在这位大臣的辅佐下,将大宋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可赵光义怎么也没有想到,过于刚直的寇凖,与比较软弱的赵恒,竟然无法相处融洽。

当时的大辽太后萧绰来犯,宋军直接被打怕了,一朝文武百官直接认怂,派人前去议和。寇凖却不许,大宋国力昌盛,岂容辽人来犯,坚持让赵恒御驾亲征杀杀辽人的威风。但是赵恒不听,寇凖这人平时太刚了,赵恒平时就有点怕他,要不是朝中无人可用,赵恒还不会用寇为相。

寇凖见小皇帝怎么也不听,脑袋瓜子一转,主意立刻就有了,这下赵恒上战场是注定的事情了。

当时的宰相权力很大,就连文书也可以先行批阅,再交由皇帝的手中。寇凖看着送来的那些战报,故意不给宋真宗送过去,就那样放在案几上堆着。朝廷为了知晓前线的动态,好第一时间对战场的形式做出预判,会有专门的人每天往京城中送战况,有时一天好几封。

辽国来袭,大宋又是处于弱势,因此前线的战报有时一天会多达十几封。寇凖看完之后,就是不送上去,毕竟前线虽弱,但有将军在那里,也不会出太大的事情,将宋真宗骗上战场才是要紧事。

那堆战报积累了一大摞,小山似的,寇凖一个人都抱不动,他又偷偷的将几封比较紧急的放在上面。在这时,寇凖才带着无数的战报去找了赵恒,告诉皇帝这些都是新送过来的战况,反正这些战报日期都特别的近,前线与健康又有距离,延误很正常。

赵恒哪里想得到寇这么的“奸诈”,看着这么多的战报,打开面上的又都是最紧急的,只感觉大宋危矣。再加上赵恒派去议和的人,偷偷地被寇凖找人扣了,赵恒没有等到消息,还以为这场战斗将直接打进来。

赵恒没心思看这些战报了,只觉得脑袋发蒙,这时候寇凖在旁边一劝,直接将赵恒哄得以为他对不起列祖列宗,才传了三代就要毁了。就这样,皇帝陛下在寇凖的“激励”下,直接就带兵御驾亲征了。

赵恒就这样上了战场,后悔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好在大宋的将士也给力,见到陛下亲自来了,个个就和打了鸡血似的,直接将辽军打的节节败退。

虽然这次战争依旧是以议和告终,但凭借着宋军之前的胜利,在议和方面也占了很大的优势,也为后来宋朝打“贸易战”,直接将大辽的经济搞垮埋下伏笔;而这些都是寇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