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灾人祸,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过的如何?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经济繁荣的宋朝,平民百姓又过得如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封建社会的内乱,绝大部分都是天灾人祸以及苛捐杂税导致的,宋朝是灾害多发的时期,据气候史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个气候异常期,其中一个在12世纪上半叶,即北宋末至南宋初这段时期。宋朝不仅灾害频发,而且灾害种类多样,另外,加之战乱影响、过度开垦等原因,减弱了社会抵抗灾害的能力,使灾害的危害性更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两宋还能享有三百余年的国祚,宋朝的百姓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又过得如何呢?
宋朝的救济措施
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百姓财产受损,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社会矛盾就会被激化,形势一旦得不到控制,就会危及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宋朝十分重视对受灾民众的救助,继承发展了历代的救荒经验和理论,将其完善。
因为灾害的频繁发生,宋朝的统治者就更加重视仓储的建立,宋朝的仓种类型多达数十种,其中大多为救荒所设,且多设在城市及城市近郊,全国性的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等,区域性的如永利仓、州仓等。古话说救灾如救火,灾害发生初期,这些仓储物资对灾民进行及时的救济对于社会的安定和灾民的安抚作用极大。
当然了,开仓赈济受灾百姓只是应急措施,官府资金有限,而赋税又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灾后使灾民快速恢复生产,是灾后政府的主要工作。宋朝发生灾荒后,受灾民众往往流向城市。灾后,城市急需安置大量流民,安抚灾民归业的措施是提供返乡路费和口粮,劝诱灾民返乡恢复生产,面对丧失田地的灾民或者百姓,宋朝有相应的福利保障机构。
宋朝的福利保障机构
宋朝社会福利的原则是“鰥寡孤独,古之穷民。生者养之,病者药之,死者葬之”在这样的原则下,宋朝在城市中建立了完善救助机构,救助鰥寡孤独老幼病残,如福田院、安济坊、慈幼局、居养院、婴儿局、惠民药局等。
这些机构大多一幵始就由政府或政府官员设立,官方出资并划地,委派官员或僧侶打理,在管理上有明确的流程、分工和奖惩制度。有的保障机构有专门的救助对象,如居养院专门收养无亲戚投靠的孤寡老人,安济坊收容患病的贫民并予以救治。也有的机构收养对象比较复杂,如福田院收养对象包括鳏寡孤独疾残和乞丐,其中有是长期救济,也有的是临时救济。除了生者,政府还为那些无依无靠的死难者设立了助葬机构——漏泽园。
养老慈幼,古亦有之,但是宋朝的养老慈幼事业最为突出,无论是临时救助还是平时救济,宋朝都非常重视对老人儿童的帮助,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救助机构对老人孤幼提供救济外,宋朝还特别注意对老幼的优抚优待。
总之,这些福利措施都是贯穿了宋王朝的始终,所以才有“育于居养院,疗于安济坊,葬于漏泽园”的说法,虽然不免有些美化的嫌疑,但是也是不能否认的,尽管两宋的武力不能让宋王朝开疆拓土,但两宋的平民过得并不是那么的”差劲“,在很多方面,两宋平民的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也是两宋之所以能够延续三百余年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