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与曹操刘备相比,东吴的孙权晚年为什么会成为暴君?

纵观孙权一生,少时接手一摊子,跟着刘备,曹操两个老江湖、老英雄作对手,耗死二人,总有些傲气的积累。那会儿君臣分明,君有着绝对的权威,他从十八岁开始,到七十岁去世,都是在群臣的围昧谄润中度过,难免会有恃无恐,妄相忖度。你以为帝王那么好当,摆在那个位置更是有相当大的压力,很多帝王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闯荡半生,与曹刘比,无雄才大略,只有点小权术,称帝后连东吴奠基人孙策都没有追封为帝,其后嗣也没得到优待,足见孙的狭隘。所以他不是性情大变,只是迷失了自我。即便三国呈鼎足势,孙与曹刘的差距确实有一点。孙权晚年并没有性情大变成为昏君,相反还多次大赦天下,减免税负。如果说有做错的地方那就是用错了吕壹。“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

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孙权信任吕壹,但是吕壹这个人苛刻残忍,颁布的法令很过火,太子劝谏孙权也不听,大臣也不敢多说。后来吕壹奸行败露,被处死,孙权对于自己用错了人十分自责。这个时候虽然孙权年纪很大了,但也不算是晚年,而且吕壹官职并不算特别高,也没被孙权重用很长时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君主在位时间根据寿命决定,昏君与明君也是根据其历史功绩决定的。孙权年幼掌权,继父兄基业,奋发图强,在中轻年时,与曹操刘备挣衡,得以三分天下。晚年时,刘备曹操等当事枭雄已殁,孙权得以考虑后事,但残暴成性,对谁都不放心,终未成王霸知万事基业!

孙权十九岁时就继其兄孙策之位掌管江东。当时虚怀若谷,礼贤下士。逐渐受到了手下文武臣民的爱戴和拥护。我们有最熟悉的一句话能反应出其影响力。"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但晚年为何变为昏君,主要原因还是心理的作用。晚年时刻早已经是"自立门户",建立东吴,成为一方君主了,而对比当时魏蜀吴三国,魏蜀交战不断,只有东吴外无战乱,内政稳定,这种局面长久下来就会让一代君主变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残害陆逊,较真张昭,骄奢淫逸,为所欲为。不过这也是帝王晚年常见的通病,前有汉武帝,后有明太祖,孙权变的昏庸也不足为奇。

首先我们要肯定孙权对孙吴政权的建立和稳固所起到的突出贡献,而且在继任吴侯之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孙权都能做到礼贤下士,量才而用。当世两大枭雄曹操、刘备都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而包括诸葛亮、蒋琬、荀彧、贾诩这样的名臣也对他多有赞誉,那么为何在晚年却又变得多疑甚至残忍嗜杀呢?

其实有这样经历的帝王孙权并非第一个,雄才大略,武功盖世的汉武帝刘彻也是其中之一。他与孙权的经历相似,汉武帝继位的前十几年里一直由窦氏和王氏把持朝政,后来两人相继离世,汉武帝才得以展现。孙权也是如此,他继承哥哥爵位的时候只有十几岁,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其实无形之中也是对他的一种肘制。而由于孙策是用铁血政策平定江东,江东实际的局势并不稳定,需要孙权去平衡安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隐忍,将自己善意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而在局势稳定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后,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许许多多压抑许久的负面情绪和性格会慢慢展现,一次偶然的刺激甚至会引发井喷似的爆发。被辽东欺骗,花甲之年的孙权视为奇耻大辱,从此更加多疑,逼死陆逊,废太子,杀儿子,几乎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其实这也是人格分裂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有两面,只是在正常情况下都能够很好的进行平衡,情绪正常宣泄不会引发什么病变之类的。但是处于孙权的地位,由于长时间的压力与隐忍,使得所有负面的东西无限累积,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到逼死陆逊,再到废太子,杀儿子,无非是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守住的江山得以保全,所以对权力的执着也是引起孙权前后不一的原因。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孙亮的母亲潘氏和托孤大臣诸葛恪都不是省油的灯,孙氏在孙权之后的政权始终不稳,后宫干政,大臣专权,直到孙皓继位才得以缓解,可惜孙皓完全是老年孙权的升级版,暴虐嗜杀,荒淫无道,最终葬送了孙吴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