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什么是“四战之地”?魏国跌落天下霸主的神坛真的是因为这个吗

魏国跌落天下霸主的神坛,难道只是因为“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失八邑,寡人耻!”魏惠王魏罃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如是说到。

魏国,本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登上天下霸主神坛的国家,而后却一步一步地跌落了这一神坛,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魏国霸业凋零的原因,而是来看看当时魏国所处的“四战之地”,这一地理位置对于魏国霸业走向土崩瓦解有多大的影响。

魏氏,本是周武王异母弟毕公高之后,被分封在了毕地,而后在毕国亡国之后去到了晋国,在骊姬之乱中魏氏一直追随于晋文公左右,在外流亡十九年。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得以回国继位,当时的晋国在百年的时间中先是经历了曲沃代翼,而后又有晋献公“尽灭桓庄之族”,此后更是爆发了骊姬之乱,晋国公室在这一场又一场的动乱之中遭到了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如其余诸侯国的公室一般,担任起辅政之责。

雄才大略的晋文公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三军设六卿,创立了晋国独有的“六卿制度”,因魏氏立下了从龙首功,因而得以位列六卿之一。

在此后的百余年时间里,六卿制度之下的晋国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常年位居中原霸主,但是,与此同时,六卿制度也在不断蚕食晋君君权。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爆发,赵魏韩三家联手消灭了智氏,瓜分晋室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又正式将魏斯、韩虔、赵籍三人分封为诸侯,赵魏韩三家正式建国。

魏文侯魏斯在建国前后,针对魏国所分地块狭小且又被韩国所分散,难以形成坚实的战略基地,虽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遭到列国封锁,再加上头顶上还有个不安分的赵国,魏文侯深感魏国如若不自强,势必会迅速灭亡。

于是乎,魏文侯礼贤下士,贤名远扬,引得李悝、吴起等人纷纷前来投奔魏文侯,在这一群人的辅佐之下,魏文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李悝变法,使得魏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开始全面超越各国。

在这种情况之下,魏文侯又重用吴起,命其编练新军,攻略秦国河西之地,又以乐羊为将,吞灭中山国,国威远扬,而后,魏文侯打着“求同存异”的名义,化解了韩赵两国的矛盾,随后又拉起了“三晋一家”的大旗,使得韩国、赵国团结在魏国的周围,彻底压制住了秦国、楚国以及正在发生变革的齐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晋无论是单挑还是群殴,都未曾遭遇败绩。

魏国地处天下中心,又是“四战之地”,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以“三晋一家”的国策,巧妙地化解了赵、韩两国对魏国的威胁,而后又在三晋联合出击之时,在压制秦、楚等国的同时,又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这就使得魏国得以从“四战之地”的险地之中暂时脱身。

可惜,魏文侯的后继者们在对待三晋联盟的问题上并没有魏文侯一样的眼光,他们看不到“三晋一家”对于魏国化解危局的作用: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深感在三晋联盟的大框架之下,赵国付出的努力远大于得到的收益,遂从中牟迁都到了战略要地——邯郸,以示赵国要参与天下争霸的决心。

如若这个时候魏文侯在世,并不难看出赵国此举并非是要背离三晋联盟,而是在向魏国要好处,只要魏国能够分出一部分的利益,赵国也不会介意再给魏国打“长工”。可是这个时候的魏国君王是魏武侯,他认为赵国此举是在挑衅魏国,于是魏武侯便趁赵国因赵敬侯迁都,引发内乱之时,公然支持赵国叛党,甚至不惜陈兵魏赵边境,两国剑拔弩张,而后更是大打出手。

《战国策》中曾如是评价这一系列的战争——“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蒲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

从此之后,三晋越走越远,期间虽有短暂联合,但却因为魏赵两国互相并不信任,联盟又很快宣告破裂。

不仅如此,魏武侯在对待秦楚等国之时,也放下了极大的错误。如在流亡魏国二十九年的秦国公子嬴师隰想要归国之时,魏武侯想要控制他建立一个亲魏政权,但是却被嬴师隰拒绝,只是向魏武侯许诺,魏武侯在世一日,秦国势必不对魏国用兵。魏武侯所得不过是这样的一个承诺,便将嬴师隰放归秦国,而后秦国便得到了一代雄主秦献公,拨乱反正,首倡改革,在西边对魏国形成了极大地威胁。

不仅如此,那位使得楚国走出窘境,开始强盛起来的吴起,也是魏武侯“送”给楚悼王的。在吴起的辅佐之下,楚悼王得以加强王权,继而推动楚国向前发展,国力日益鼎盛。还有为田和讨封等一系列事件,使得田氏齐国得以建立。

可是,魏国在这些事情上并未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还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等到魏惠王即位之后,又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忽东忽西,时南时北,更是对韩赵两国穷追猛打,使得魏文侯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局面被全面打破,魏国再度陷入了“四战之地”的困局之中。在各国的轮番挑战之下,魏国霸业轰然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