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儿子,他为什么没有传位给儿子呢?
赵匡胤在49岁突然去世,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交接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终弟及。难道赵匡胤就没有考虑自己的儿子们?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赵匡胤之死,很多人都怀疑是其弟弟赵匡胤是幕后黑手,由于没有新的证据,目前赵匡胤之死是历史谜案。而他的皇位继承人实际一直都是赵光义。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赵匡胤并没有立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49岁了,也在位十多年,政权稳固。不立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如果他想立儿子,他绝对会立储。他也没有培养自己的儿子,这更不符合唐宗宋祖并立的马上皇帝赵匡胤的风格。
第二,赵光义亲王尹京。赵匡胤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同时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亲王尹京。上一个这样的“标配”的是后周世宗柴荣,而赵匡胤都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封王。当然,五代时期,亲王尹京并不代表是皇位继承人,但问题就在,让赵光义尹京,却不重用自己的儿子,说明皇位继承人还是赵光义。
第三,赵光义可以自由进出皇宫。从赵匡胤去世前后的资料看,赵光义可以比较自由的进出皇宫,这是很不正常的,即使是皇帝的亲弟弟,也不能随意进出皇宫。赵光义有这个特权,说明他已经掌握皇宫,并且得到宫中太监、宫女默认。
第四,宋皇后知道赵光义来即位的反映。作为赵匡胤的皇后,宋皇后自然希望赵匡胤的儿子(宋皇后无子)即位,届时她会成为皇太后,而赵光义即位,她只是皇嫂。在王继恩把赵光义叫到宫中即位的时候,她选择了承认。有人说,她是迫于无奈被迫承认,作为赵匡胤的皇后,如果赵匡胤对于继承人有安排,在封建礼制下,她是绝对不敢违背,如果她不认可,赵光义是不敢轻易对她动手的。
如果还是不相信赵匡胤不传儿子,传弟弟,让笔者再来为你分析一下原因。
1.五代政权更迭过于频繁,让赵匡胤害怕宋朝早夭
从907年到960年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平均一个政权存在十年多一点,而且从后唐起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登基,多次发生武将叛乱夺位的情况,有后唐李嗣源夺李存勖位,石敬瑭引辽兵夺李从珂位,郭威夺刘承佑位,赵匡胤夺后周天下。历经这种混乱局面的赵匡胤不会不提出预防措施,他绝对不想做第“六代”,杯酒释兵权和文人政治都只是措施,而在宋朝根基尚浅的时候,这些措施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主少国疑问题,赵光义即位可以完美避免这些。
2.儿子很有可能不是帝王材料,赵匡胤无奈的选择
父子相继这符合常理,作为父亲谁不想把皇位传给儿子。然而,五代时期有多少帝王因为传位不适合做皇帝的儿子而葬送辛辛苦苦的基业。比如刘知远,打下的基业毁于儿子刘承佑的猜忌,最直接的例子柴荣把皇位传给幼小的儿子柴宗训,被赵家夺了天下。历史上对于赵匡胤的儿子着笔甚少,客观的看,也不会怎么厉害,否则赵匡胤也不会考虑弟弟赵光义。
3.存在赵匡胤局面失控,不得已传位于赵光义情况
前面说到,在赵匡胤去世前后,赵光义可以自由进入皇宫,除了信任外,还有一种极端的可能是赵光义已经控制了宋朝,赵匡胤只不过是傀儡。这样说,可能影响人们心中马上皇帝赵匡胤的形象。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真实的。
首先,黄袍加身,既然史学家能写出来并不一定是杜撰,而且作为武将的赵匡胤并不一定有那多想法,尤其和柴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亲如手足,在柴荣英年早逝的情况下,不太可能下手夺位。
其次,赵匡胤多次要迁都,虽然有开封防御能力差的原因。但从开封维持100多年的情况看,开封如果据守要比遭受战乱影响的长安和洛阳要强。赵匡胤迁都很有可能要摆脱赵光义的影响。而且赵光义坚决反对迁都,不惜顶撞哥哥。
第三,赵光义可以自由进出皇宫,至少可以说明皇宫里面已经有很多赵光义的人,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可以解释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执意考虑迁都,为的是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夺回权力。
如果赵匡胤已经沦为傀儡或者意识到权力已经失控的情况下,他绝不会立太子。因为他熟悉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一旦没有掌控局面能力的儿子即位很有可能被叔叔夺位,因此赵匡胤连给儿子封王都没有,他必须让赵光义没有一点怀疑才能保证儿子的安全,而宋皇后深知这一点,第一时间选择了承认晋王赵光义即位。
对于赵光义即位合法性的金匮之盟,其实这和亲王尹京是一样的。合理与不合理要看说话人的角度和立场,比如汉景帝在有孝心,也不会因母亲的话,把皇位传给弟弟梁王刘武,皇权具有最明显的排他性,即使亲兄弟也不行。赵匡胤认可金匮之盟,金匮之盟就合理。不认可,母亲的话真的也是假的,甚至可以直接忽略真伪。
因此,可以很直接的说,决定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原因是环境、实力还有儿子能不能承继大统。而突然去世的赵匡胤,为其身后皇位承继带来了很多谜团,历史的真实是什么,随着时间,已经湮没在记忆的长河里,每个人对于沉封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想法,期待您和我交流想法,我是舍我谈历史,如果觉得可以一起畅聊,欢迎关注我,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