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古代发生蝗灾,灾民为何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绝大部分的人都以从事农业为生。

农业生产风险很大,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其中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天之阴晴了。

靠天吃饭,四时序则可以大丰收,若是四时颠倒,农民们可能就要颗粒无收了。

古代的老百姓大多没有积蓄和余量,若是闹粮荒,会有很多人没饭吃,就算朝廷开仓赈灾,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庞大的灾民群体,仓库中积攒的粮食有时起不到太大作用。

山穷水复,走到了绝境的灾民也只能吃些以前不吃的东西填肚子。

比较有名的,就是吃树皮、树叶和吃观音土。

并不是每种树的树皮、树叶都能吃,能吃的树,大多会被扒个精光,很多树林都会成一片光溜溜的景象。

可是树皮的营养价值较低,吃再多也不足以维持生存,且树的皮被扒下来后,树就会失去保护而很快枯死。

用有限的树皮,去来填补无数人空空如也的肚子,如何才能够呢?

等树皮吃光后,就会有人开始吃观音土。

观音土是一种粘土矿物,富含多种矿物质,少量食用不会致死,但是食用过多,由于观音土不能被肠胃消化,且会堆积在肠道,会让人腹部肿胀,最后被活活撑死。

观音土的食用方法是:将观音土筛得干净、细腻,然后用水捏成窝窝头的形状,加入一些野菜和油盐酱醋等调味料,然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取出食用。

据说观音土虽然能致死,其食用的口感和味道还是挺不错的,比树叶和树皮好吃多了。

所以,古代闹粮荒,不吃观音土就会被饿死,吃观音土就会被撑死。

现代人想不通的是,既然横竖都是死,灾民为何不捕捉蝗虫充饥呢?

以前没饭吃的时候,只有穷人家才吃野菜,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富人家又开始花重金购买野菜食用。

以前没饭吃的时候,论谁都不会去吃蝗虫,现在呢,蝗虫已经成了一道美味且稍微有点昂贵的“野味”。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云、贵和天津的人喜欢吃蝗虫,他们也舍得花钱买这种野味。

据说烧烤摊上一串烤好了的蝗虫串,能买到50元的价钱。而“散装”蝗虫的价格,也达到了10~25元一斤!

既然有人吃,说明蝗虫是可以食用且口感和味道应该还算是不错的,那么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怎么从没在老人嘴里和影视、小说中听说过灾民靠吃蝗虫果腹的呢?

且蝗虫吃进去的都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其本身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材!

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蝗灾一般是伴随着旱灾一同到来的,因为干旱的时候土壤缺水,而缺水的气候适合蝗虫的大规模繁殖。

干旱到来,地里的作物本来就不多,很多人已经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了。而蝗虫毕竟是体型小且会飞的动物,难以捕捉。

捕捉足够一家人吃饱的蝗虫,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面对强烈的饥饿感,捕捉蝗虫带来的收益,远远不如收集树皮和观音土来得快、来得实在!

而且发生蝗灾时,蝗虫都是大规模聚集在一起行动的,例如最近的东非蝗灾,蝗虫群的数目达到了惊人的3600亿只,它们一天就能吃掉数千人的口粮。

而一个农村,有多少农田呢?这些农田,够蝗虫吃多久呢?

旱灾来临时,田里的作物本来就长不大,蝗虫群飞来后,可能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将田野里的所有作物一扫而空,然后它们就会飞走,不留下一片云彩。蝗虫只停留这么久,若是你想捕捉蝗虫,又能捕捉多少呢?

其二、蝗虫实在不够吃。

发生旱灾时,农作物本来就没多少产量,这点产量根本就不够人类吃的。然后它们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经过蝗虫的消化后剩余的能量,又要用于维系蝗虫自身的生存。

如果通过吃蝗虫饱腹,就等于是让农作物的能量经过蝗虫的消耗,再到人体,据计算,这样的话会浪费掉80%的能量。

农作物的产量本来就不够人类吃了,现在已经被浪费了80%,就算你把所有吃农作物的蝗虫都抓来炸了,也只能得到不到20%的能量。

再加上蝗虫本身就体型较小,不大量食用很难产生饱腹感,所以说不如树叶、树皮和观音土来得实在。

蝗灾时,农作物都被蝗虫吃完,灾民们不得不吃树皮和观音土解饥。不须多想的是,他们已经宁愿吃这些东西了,如果能捉到蝗虫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绝对要将其做成一道美味的。但这种美味能提供的能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绝对不可能成为蝗灾时灾民们解决饥饿问题的主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