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处死时,清朝百姓有多冷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戊戌六君子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富丽堂皇的阿房宫,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只能成为一场空。岁月如梭,时光的脚步不会停下,历史总是在推动着社会和人类前行。时至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将中国大门打开的同时,西方文化也传入到中国,此时许多有识之士便开始了变法运动,例如维新运动,即便这场运动没有成功,但是却激起了知识分子进步的决心,他们希望改变中国的现状,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中。

当年,鸦片战争激起了很多中国人的热血,面对西方列强的炮火,他们明白要西学东渐,于是洋务派开始有了洋务运动,主张组建新军。怎奈当时清朝国力太弱,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抗衡,最终在甲午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之后,梁启超、康有为等见到中国的惨状,于是开启了维新变法,然而维新变法很短暂,仅百日之后便失败,之后又出现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他们用铿锵有力的态度和誓言希望挽救中国,然而最终这六君子却被处死。据悉,在戊戌六君子处死的时候,百姓竟然都纷纷叫好,还给刽子手赏钱,这又是为何?

古代的封建社会制度,统治者往往使用各种手段压迫百姓,固化百姓的思想。鲁迅曾经表示:先觉的人,总是会被小人和群众所排挤和压迫。戊戌六君子无疑就是先觉的一批人,他们不被当时的百姓所肯定。在那个时代,百姓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格局,对于外界事物更是一无所知,而教育权利却被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所垄断。

在这种境遇下,普通的老百姓自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加之清政府操控,百姓思想愚忠,不能接受外来的新思想。然而,以戊戌六君子为代表的先知者们,却接受到新知识的灌溉,拥有伟大的理想,他们希望自己带领百姓走上一条光明之路,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在维新变法之时,有不少知识分子受到影响,这些人经过波折后,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因此在我们的史书中曾写道: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启蒙意义的爱国主义地进步运动。这明确地概括出维新变法和戊戌六君子所倡导的思想的意义。

戊戌六君子中的代表谭嗣同,他一生的事迹令人钦佩。谭嗣同是湖南人,自小饱读圣贤之书,却不愿被腐朽的思想所束缚。在那个时代下,谭嗣同的思想是叛逆的,于是1989年他参加了戊戌变法,主张开报社、办学堂,并且著“仁学”一书,然而变法运动失败后,他不幸被捕,在去世之前写下了千古绝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是那个时代进步人士的代表,他也是诸多变法之人的缩影。有人曾说:聪明的人想让自己去适应时代,愚笨的人则想去改变时代,而历史往往是被愚笨之人所改造的。这里的愚笨之人,是指不为了贪图名利、不为了自身享受,愿意舍己为人,舍小家,创造新时代的领头羊。

无疑,戊戌六君子就是这种愚笨之人,他们愿意放弃利益,舍弃荣华富贵,也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又希望改变当时中国人愚笨的思想,去创造历史,改变中国的现状。

历史总是被少部分人改写的。尽管在大时代下,大多数百姓都是顺民,很少有人呐喊出革命的口号,但正是这些少数愚昧又勇敢的人,他们能够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牺牲自我,让中国人有进步思想。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带领中国发展的领跑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几千年历史中,那些王朝的兴衰如大梦一场,即便有很多朝代非常兴盛,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过去,一切只像是大梦一场,历史的脚步总是在向前行进,而推动历史进步的,往往是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一小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