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赵㬎为什么能在南宋灭亡后,又活了四十几年?
对宋恭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如果要说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是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而他也在很小的时候被陆秀夫背着一起跳海自杀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皇帝,就是赵昺的哥哥,宋恭帝赵㬎。赵昺的死意味着南宋的灭亡,但他当皇帝尚在之后,而且他死后,赵㬎还一直活着,不仅如此还在南宋灭亡之后又活了47年,这又是为什么呢?
1、5岁退位的宋恭帝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宋恭帝,他是最后一位在南宋的行在(事实上的首都)临安(今杭州)登极称帝的南宋皇帝。这位宋恭帝名叫赵㬎(xiǎn),因为他的名字实在不好记,所以下文就还是叫他宋恭帝了。宋恭帝出生于公元1271年,是南宋第6个皇帝宋度宗的第6个儿子。公元1274年,宋度宗去世,而此时他的前4个儿子都已经夭折,第5个儿子赵昰(Shì)又不是他的皇后全氏所生,所以此时宋恭帝虽然只有3岁,却已经是宋度宗在世最大的嫡子了,因此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南宋第7个皇帝。
而当时只有3岁的宋恭帝当然是不可能亲政的了,所以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却是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和母亲全皇后共同垂帘听政,而当时实际的军国大权则完全由权臣贾似道所掌控。而此时的南宋政权,可以说已经不折不扣地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进一步坚定了中原王朝的定位,此后也进一步加快了灭亡南宋的进程。公元1273年,元朝灭亡南宋的关键战役襄樊战役结束,之后元军渡过长江,一路向临安进发。
公元1275年,贾似道率领13万南宋军队最后的精锐在今天的安徽芜湖与元军展开决战。但南宋军大将夏贵临阵投降元军,而贾似道见势不妙,自己也坐小船逃跑了,结果群龙无首的南宋军立即陷入混乱,死伤逃亡的军士不计其数,还导致大批战船被落入元军之手(几年后这些战船大多毁于元朝讨伐日本之战)。虽然谢太皇太后在此之后立即罢免了贾似道的官职,但当时南宋朝野众怒难平,最后贾似道在流放的路上在今天福建漳州被官员郑虎臣杀死在了一个厕所之中。
但此时南宋走向灭亡的趋势已经不是除掉一两个奸臣所能扭转的了。公元1275年1月18日,元军征宋总帅伯颜率大军兵临临安。最终谢太皇太后看到局势已经没有挽回余地,在当年2月4日抱着当时只有5岁的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
2、宋恭帝在北京的身世浮沉
应该说,在宋恭帝和母亲以及祖母投降之后,还是得到了元廷的一定礼遇。元世祖忽必烈在宋恭帝投降之后一个月就命令整个南宋皇室北上到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朝见自己。而忽必烈见到宋恭帝之后,倒也比较客气,把他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而且还把一个有元朝公主名分的女孩赐给他为妻,等于在名义上宋恭帝此时还成了忽必烈的女婿,也就是元朝的驸马。此后,宋恭帝和母亲就被安置在了大都居住,他的祖母谢太皇太后不久之后也被迁居到了大都,几年后在此去世。
而之所以宋恭帝能够得到比较高的礼遇,可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虽然宋元(宋蒙)之间也打了几十年的仗,但双方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历史恩怨,这和金朝曾经长期奴役蒙古各部,并曾经多次处死蒙古贵族,导致蒙古崛起之后始终将其视为仇敌有本质不同。所以忽必烈并没有将南宋皇室赶尽杀绝的意思。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更多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也就是要利用宋恭帝的身份帮助平息南宋的残余抵抗势力。
在公元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之后,虽然南宋的皇帝、太后和太皇太后都投降了元军,但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中,南宋的重臣文天祥和陆秀夫等人却带着宋恭帝的两个兄弟赵昰和赵昺逃出了临安,此后他们先后立这两兄弟为帝,继续抵抗元军的南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元廷通过给予宋恭帝一定礼遇,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宋朝真正的皇帝已经顺应天命,把天下让给了元朝,并心甘情愿地向元朝称了臣。并可以进一步将文天祥他们的抵抗斥责为叛乱,同时宋恭帝这块招牌还可以用来招降南宋余部,降低其抵抗意志。
比如在公元1279年,已经元军俘虏的文天祥态度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甚至忽必烈亲自接见劝降也遭到言辞拒绝。此后忽必烈就想到了宋恭帝这张牌,于是就派出了当时只有8岁的宋恭帝前去劝降。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文天祥看到“先帝”亲自来劝降,不禁痛哭流涕。但当时文天祥已经下定决心誓死不降,所以面朝北方跪在地上,只说了一句“圣驾请回”就再也不说话了。而只有8岁的宋恭帝面对这种情景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就这样到了公元1282年,元大都突然出现了一些谣言。先是有一个福建僧人说当时土星犯帝座,忽必烈要有麻烦。然后很快就有一个河北定县人聚众1000多,自称宋主,还扬言要到大都解救仍被囚禁的文天祥和宋恭帝。而这些事很自然触动了忽必烈的敏感神经,他很快放弃继续劝降文天祥,将他杀死,同时对宋恭帝和全太后的安置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他命令当时11岁的宋恭帝离开大都,前往上都生活,又让全太后到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此后全皇后就在正智寺度过了的余生,不过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她还是比较长寿,一直活到了公元1309年68岁时才去世,此时忽必烈本人都已经去世15年了。而宋恭帝则自此开始了自己被命运裹挟游历八方的历程。
3、宋恭帝游历八方与后代疑云
其实在此之后,汉文史籍里对宋恭帝的记载可以说就寥寥无几了。公元1288年10月,忽必烈下诏赐给宋恭帝价值100锭银子的钞票。要说获得了额外的生活经费对于宋恭帝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但其实忽必烈赐给他钱却只是为另外一个重要决定做铺垫,而这项决定则基本使宋恭帝永久性的消失在汉文史籍里。
10天之后,忽必烈针对宋恭帝下了另外一道诏书,即要求他即刻离开上都,前往土番(土蕃,即今天的西藏)去学习佛法,也就是命令他出家。当然,关于此事也有另外一种记载,说是有自知之明的宋恭帝当时主动要求出家,以表明自己一心出世,无意从政。而在汉文史籍里,在此之后直到他最终离世,相关的记载就基本是一片空白了,所以曾经有很长时间中原的人并不知道在这几十年间宋恭帝究竟经历了什么。
但在近代以来,多语种史料的交叉验证在历史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一些历史学家在对藏文相关史料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又发现了宋恭帝之后几十年经历的一些蛛丝马迹。根据这些史料记载,宋恭帝在离开上都之后,一路途经今天的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青海等地,最终应该是来到了今天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的萨迦寺。在这里他更名为合尊法师,可能还曾经过有一个藏文名字,叫拉尊·曲杰仁钦(意思可能是天子家族的出家僧)。
而宋恭帝在萨迦寺学习佛法似乎非常用心,此后很快成为了精通藏语和梵语的佛经翻译大师,近代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史料,认为他曾经将《业力果报经》、《百法明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等佛教经典从汉文翻译成了藏文。而且萨迦寺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宋恭帝应该是表现出了很高的学识与道德,以至于他后来甚至可能还成为了萨迦寺的总持。
而宋恭帝随后几十年在西藏的生活应该总体上还比较平稳,甚至可能还曾被允许到其它地方进行过游历。比如有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他可能到过元朝北境的谦州地区。而谦州地区就是许多朋友非常熟悉的唐努乌梁海地区,也就是今天被俄罗斯控制的图瓦共和国。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恭帝也许还曾经返回汉地,甚至可能曾经返回过杭州(原来的临安),并在当地传授过佛学。
当然,因为藏文文献对于宋恭帝的行踪也只是有一些零星记载,所以关于他后来的具体生平,也还是存在一些争议。但宋恭帝在抵达西藏之后又活了几十年基本是没有疑问的。而根据汉藏史料记载,宋恭帝在忽必烈之后,历经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四朝,一直活到了公元1323年前后。不过虽然比较长命,宋恭帝最后可能还是被元迁给赐死的。
根据藏文史料《汉藏史集》记载,当时元英宗派人去查看宋恭帝的情况,发现他在当地受到很多人支持,拥有很高威望,元英宗也许是因此受到了震撼,所以很快下令将宋恭帝处死,宋恭帝去世时大约有52岁。而宋恭帝就戮之前,说自己未想反叛,却要被杀,因此希望自己来世能够夺走元朝皇位。这篇史料记载说宋恭帝被杀后,流出的不是血,而是奶汁。而这种说法是当地对于冤死受害者的一种常见描述,所以可以说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宋恭帝在西藏受到爱戴的情况。这篇史料甚至还认定宋恭帝后来转生成为明朝皇帝,果真推翻了元朝。当然,这样的记载肯定不能完全被当作信史,所以也有些观点认识宋恭帝是自然死亡,并非被元廷赐死。
而在宋恭帝死后,关于他的故事却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关于他的后代乃至疑似后代在后来也曾经引发过一些历史涟漪。我们前文已经讲到,宋恭帝虽然早早就成了出家人,但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把一位元朝公主许配给了他。而汉文史料《宋稗类钞》甚至还记载说他前往西藏的时候,那位公主甚至还随他一同前往。而且宋恭帝在当时还有了至少一个儿子,名叫赵完普。而这个赵完普还至少活到了公元1352年,也就是朱元璋等开始反元起义之时。因为《元史》里记载说当时元顺帝曾担忧反元义军以光复宋朝的名义坐大,曾经特意把赵完普迁居沙州(可能是今甘肃敦煌),此后史籍里关于赵完普的生平再无记载。
而除此之外,一些野史甚至还曾经提出过元顺帝本人也可能是宋恭帝私生子的说法,理由是元朝一个王爷曾经将一名回回女子赠与宋恭帝,而这名女子可能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生母迈来迪。另外当时民间还流传说元顺帝的父亲元明宗曾经说过元顺帝并非自己的儿子。但总体来说,这种说法非常牵强,附会的味道很重,因此其实是不足采信的。不过无论怎样,宋恭帝的一生确实演绎出了非常不同于其它中原帝王的人生轨迹,而且他也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史上失国之后最长命的前朝君主,而这也让他的一生堪称一段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