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古代暗器中真的有袖箭吗 这暗器的威力有多大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袖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三十六般暗器之中,大部分的暗器需要用手直接抛出或者掷出,虽然这些手持暗器轻巧简便,容易投掷,但是在真正的暗器交锋之中,这些手持暗器一般都需要从腰间拔出迎敌。而问题在于,在真正的个人决斗之中,哪怕仅仅是一时的迟疑也会失去进攻对手的最佳时机,因此能够及时生效的机射暗器——袖箭就成为了江湖人士喜闻乐见的护身暗器之一。按照发射方式来区分,袖箭可分为只能射击一次的单筒袖箭而能够连续发射多次的多筒袖箭(一般称之为梅花袖箭),两者之间有着颇为亲密的历史渊源。

单筒袖箭的器型与发射方式

袖箭并不依靠人体自身的力量飞行,而是依靠袖筒之内的弹簧击发箭矢,而单筒袖箭便是只能击发一次的袖中机射暗器。单筒袖箭的袖筒通常使用铁、铜等金属铸造,长约8寸,筒直径约为8分,在顶端留有一小孔,此处即为装箭之处。距袖筒顶端一寸处有钢制蝴蝶翅一枚,如同弩机之牙一般作为袖箭的发射开关:关住蝴蝶翅,即可将筒中袖箭压住,而一旦拨开,内中袖箭即可立出。

而袖箭的主要发力装置,则为装在筒中的钢制弹簧,在延展时它的长度和袖筒相当,在顶端装有一铁板,以方便装填箭矢。除此之外,袖箭箭矢的制作也与一般机发箭矢不同,其箭杆长度约有7寸,通常使用竹木制成,粗细大约只有筷子左;箭头长度约为1寸,使用铁质,微露箭筒之外,为方便蝴蝶翅关锁,还需在木质箭杆之上刻以凹槽,用以卡住蝴蝶翅。

使用时,先需插箭于筒,而用蝴蝶翅卡好箭矢,只需将蝴蝶翅轻轻拨开,则内部弹簧即可将筒中箭矢射向目标,近之可射十余步(一步为0.3米),远者可达一百余步,而箭矢能够飞行的距离完全取决于内部钢制弹簧力量的强弱。

单筒袖箭历史源流考

有宋以来,暗器发明者甚多,而袖箭也创造于宋。宋真宗时期,有一位名为“霞鹤道士”的神秘居士,年少时曾经游历四方,独自前往蜀中峨眉山前往拜访。到达之后,霞鹤道士对峨眉七十二峰的美景流连忘返,于是在山中流连数日,以山中野果充饥,最后在琵琶峰寻得一间石屋。从外表上来看,这件石屋属于天然形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屋中可容纳五人,后半部似乎右石门通向幽深之所。

霞鹤便侧身而入,发现其中又有一小屋,屋中放置有石床一张,床上有书一本,霞鹤得知此书定为奇书,于是就打开盒子观察,发现这本书名为《机轮论》,乃三国蜀汉武侯诸葛亮所写,该书之中所载皆为机关铸造之法。霞鹤得此书纯属意外,因此回到家乡云阳之后尽力发掘其中的秘密,甚至还能凭借此书再现木牛流马等奇物,但他却从不轻易将书中的内容轻易展示给别人,除了一样例外——袖箭。

原来在霞鹤初回云阳之时,凭借书中的技法首先创造了袖箭并且公之于众,虽然它的体积很小,但是却威力十足,箭矢的射程往往可达一百余步,并且还方便携带,时人皆啧啧称奇,并争相向霞鹤寻求制造方法。霞鹤本以为这种雕虫小技,没有遮掩的必要,因此就留下了图纸,袖箭之术方能传于后世。

民国时期,山东泰安有袖箭大师名为徐石荪,时人称之为“小养由基(养由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神射手)”,他不仅能够百发百中,装填袖箭的速度也飞快无比,甚至能够做到边装边发。有好事者请其展示袖箭绝技,首先用稻草制成一靶,上涂红心仅有铜钱大小,徐石荪距七十余步射之,一箭正中红心。

而这还不算完,更绝的还在后面:只见徐石荪一箭刚发,另一箭已经装毕,只听嗖然一声,第二箭就已经命中第一箭的末端,如此连发九箭,皆前后相接并且在靶上未能落地。射毕徐云:“该射法名为‘金龙接尾’,是箭谱的上等射法,比普通的‘五凤归巢’、‘三星袭月’射法更上一层楼。”

好友陈师围观之后深以为然,但是觉得徐石荪的箭法还差点意思,于是笑着走上前说:“这种袖箭技艺虽然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效果,但是您还没有拿出‘对口箭’的绝活,请您为后辈们展示一下吧。”

徐石荪微微一笑,于是装箭入筒,一箭向天上射去。在第一箭力竭开始下坠时,徐又发一箭,两箭在空中箭头碰撞发出铮然一声,将前箭弹开数尺之远,如此连发五箭,以矢对矢,未曾有一次失误。展示完毕之后,徐石荪自谦说:“我的技术也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种雕虫小技只不过是浪得虚名,被天下英雄耻笑在正常不过了。”由此可见徐石荪得“小养由基”之名绝非偶然。

梅花袖箭的器型与发射方式

除却单筒袖箭之外,还有着能够连续击发多只袖箭的“梅花袖箭”,这种袖箭一般装箭一次可连击六发,其速度之快和持久作战能力非单筒袖箭可比拟,故而其制式与构造也和单筒袖箭略有差异。为了能够击发多只箭矢,梅花袖箭的箭筒较粗,约为一寸半左右,长度与单筒袖箭相当,顶端半寸处有一大蝴蝶翅,负责中心一箭的击发;而周围五箭另有5枚小型蝴蝶翅负责周围五箭的发射。而筒内则为六小管,每一管的构造与单筒袖箭无异,因此所谓“梅花袖箭”确切的来说就是六根(或者更多)单筒袖箭的集合体。

不过射放梅花袖箭和单筒袖箭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单筒袖箭通常藏于袖中,以三段绳绑缚于手臂之上,而梅花袖箭需要在释放之时让筒身跟随手臂旋转,因此不能绑缚过死,否则袖箭释放时容易伤及释放者自身。

梅花袖箭历史源流考

如上所述,梅花袖箭即为单筒袖箭的集合版,在具体的机关设计上并无太多新意,因此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单筒袖箭出现后数百年。自霞鹤道人发明单筒袖箭之后,民间武术界将其称之为不可多得的利器。宋元时期,火器还未能兴起,当时能够攻击远距离的武器,除却弓弩之外寥寥无几,而问题在于弓弩本身击发时容易被他人察觉,袖箭这种脱袖而出的暗器自然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当时的武林中人,能够得到一支单筒袖箭就已经爱若至宝,自然没有人探索将其改进的方法。

直到明代中后期,将军刘綖从小就跟人修习各种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中最擅长的还是大刀以及骑射。浪迹江湖之中,他从朋友那里学到了袖箭之法,但感觉单筒袖箭每次只能发射一支箭矢,装填十分麻烦,于是心竭虑,花费数年时间将其进行改造,终于制作成“双筒袖箭”,可以同时装填两发箭矢,可以先后发射。

而自之后,触类旁通之人甚多,于是诸如三筒、四筒、六筒、乃至七筒九筒者,都有各种称谓,如“三才、四象、梅花、七星、九宫”者,然以六筒梅花袖箭所用最多,因此明朝之后袖箭即为江湖上的基本防身暗器之一,南北武道家皆有修习。

若推历史上梅花袖箭使用之精妙者,当属清代山东李儿洼之李姓大家。自神箭李天寿出名之后,家中男子世代皆以袖箭为主要修习对象,至七代孙李珮,终于开花结果。相传李珮梅花袖箭技艺已臻化境,除却在固定靶上百发百中之外,更能以袖箭取蜂窝之中的花粉。可惜李珮少年时期曾经落草为寇,后来虽然改邪归正进入镖局为人护镖,但却已经和不少江湖人士结下仇怨。

一次李珮护送重要物资前往陕西,路过某座山峰时,天气突变降下骤雨,李珮便带着一众护镖人士走入破庙之中避雨。半夜时分,庙外忽然出现一匹绿林强盗,为首四人骑马而行,挥舞刀刃准备冲入破庙之中劫镖。

就在千钧一发之时,李珮躲在暗处大喝一声:“何物鼠子敢撸胡须,不知李儿洼李珮之名耶?”盗贼看到李珮身形瘦小如猴,认为他使诈,便不理他继续抢劫。看到自己被轻视,李珮当即怒从心起,抬手一声怒喝:“中第二人右目!”袖箭飞出果然命中;又喝曰:“中一人鼻!”箭发之亦中,转眼之间,四头目皆被箭所伤。贼共嚎呼:“今日真见穿云箭李珮!”转眼之间盗贼四下皆散,而镖银并未损失分毫。

至此之后,李珮押镖从未出事,数年之后命徒弟押镖,有人劝说他亲自押镖,他却愤然而言:“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而绿林中人见到李珮的镖旗皆肝胆俱裂,望风披靡,可见李珮梅花袖箭之精妙与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