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北宋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为何会无法扩大疆域呢?

赵匡胤完成大一统后,北宋王朝经济繁荣,领土还是这么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一统”的范围和格局是多大?其实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赵匡胤的策略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是赵匡胤早逝,还没来得及进行扩大疆域战争,但实际上北宋王朝算得上是大一统了,以秦朝为大致的版图。

北宋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为什么又会无法扩大疆域呢?这就主要归于燕云十六州的问题,虽然最终北宋联合金灭了辽,但是终其北宋一朝,为什么一直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

地理环境因素

燕云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原地区防御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在各国的边防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发动全国壮丁,把七国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在冷兵器时代,对于阻止以骑兵为主的少数民族的进攻十分有效。燕云十六州处在长城一带,占据燕云十六州就等于是拥有了长城这道保护屏障。后来的朝代虽然也有少数民族的边患问题,但是很少有通过长城的大规模的进攻。

辽国起源于东北地区,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兵强马壮,主要以骑兵为主。辽国早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辽太祖就想要控制燕云十六州天险,从而南下掌控中原地区,但是由于有燕云天险在,未能如愿。

“初,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比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皆供军食,不入于蓟。幽州岁致缯纩,以供战士衣。每岁早获清野坚壁以待契丹,契丹至,辄闭壁不战矣;其去,选骁勇据隘邀之,契丹常失利。走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勳加赏,由是契丹不敢轻入寇”

辽太宗建立辽国后,也有入主中原的想法,但是虽然有强大的骑兵做后盾,但是由于燕云十六州天险的存在,骑兵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虽然当时中原地区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辽仍然没有采取行动。但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夺权主动向契丹求援,并且把燕云十六州许给契丹。契丹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而中原王朝也因此失去了保护屏障。宋朝建国后,虽有心想要收回燕云地区,但是作战十分困难。辽占据长城一带的天险,宋朝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就不得不由河北平原北上燕云,地势大大不利于宋军。而辽若要南下入侵,穿过燕云十六州便是河北平原,对辽作战十分有利。

北宋君臣以和为主和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

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的建立是赵匡胤领兵反周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赵匡胤时期就开始限制武将的权力,重文轻武,使宋在战争中缺乏良将。宋朝自赵匡胤开始,就与辽维持着和平关系,但是这只是赵匡胤为了完成统一实行的暂时的策略,却成为后代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借口。

虽然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与辽进行了两次军事较量,但是失败后便开始遵循太祖与辽以和为主的思想,此后的统治者也继承了这种思想,不愿与辽再起烽火,所以对收复燕云十六州缺乏原有的积极性。

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治理效果

辽国自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亡北汉取得统一,已经七十多年,并且,自建国之后,国内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乱,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以增强本国的势力。尤其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占据燕云十六州之后,大力发展燕云地区的经济,采取措施,对农业、商业、手工业等进行保护,物资充裕,给养充足,户口增加。

此外,辽统治者善于任用人才,虽然国家的重要职位都由契丹人担任,但是也任用汉人为官,如韩廷徽、韩知古、王郁、赵延寿等,学习汉人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实力已经大增,已经不再是刚建国时生活贫困,物资缺乏的民族,如前面提到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年),“汉有宋兵,使来乞粮,诏赐粟二十万解助之,非经费有余,孰能若是?”辽国已经有余粮周济别国,说明本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较为雄厚,已足够支撑与北宋王朝的战事,北宋原本在经济上的优势相对减弱,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度也相对加大。

此外,辽最初就以游牧为生,十分重视养马业,政府设有专门管理群牧的机构;

“群牧滋繁,数至百有余万”,“自太祖及兴宗垂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天祚初年,马犹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

可见辽的养马业兴盛之日,居然达两百年之久,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而且,辽所养马匹不仅数量繁多,且品种优良,宋苏颂称赞契丹的马匹“终日驰骋而不困乏”。因此辽的骑兵人数多,且战斗强。而北宋虽然也有专门的养马机构,但是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宋代马政最为繁盛之时,养马总数也不过二十余万。

“凡内外坊、监及诸军马凡二十余万匹,饲马兵校一万六千三十八人”。

而且北宋大部分良马都是从吐蕃、回纥、党项等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内民间购买

“戎人驱马至边,总数十、百为一券,一马预给钱千,官给刍粟,续食至京师,有司售之,分隶诸监,曰券马。边州置场,市蕃汉马团纲,遣殿侍部送赴阙,或就配诸军,曰省马。陕西广锐、劲勇等军,相与为社,每市马,官给直外,社众复裒金益之,曰马社。军兴,籍民马而市之以给军,曰括买”。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设买马司,专管招买西北诸蕃马。虽然宋大量招买良马,但是数量不多,难以维持军需,因此北宋骑兵较少,一直以步兵为主,为此,宋把河北平原的许多良田改为牧区,专为饲养马之用。步兵的战斗力远远不及骑兵,这也是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占据辽燕云十六州之后,占据居庸关、卢龙塞天险,对辽来说是个保护屏障,易守难攻,形势对宋不利。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为了统一战争而不得不实行的与辽暂时议和政策对后来的宋代君臣都有很大影响,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等皇帝都在遵循,且宋朝从太祖时期就重文轻武,压制武将的权力,使宋朝良将缺乏。

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积极发展燕云地区,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巩固了辽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辽实力大增,增加了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难度。

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问题形成,后周世宗柴荣收回瀛、莫二州,剩余的十四州便成为后来建立的北宋王朝与辽争夺的焦点,多种原因导致北宋王朝终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就无法突破辽国的屏障,这样一来,因为要时刻屯驻重兵防止辽国南下,北宋王朝就无法继续开疆拓土,北宋王朝也就不能达到强汉胜唐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