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王温舒,阳陵人。

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后,选中了一些果断能做事的亡命之徒让他们听自己的安排作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内“盗贼”。之后又通过使用酷刑逼供,杀死了很多人也破解了很多案件。之后广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有了这样的功劳,还有张汤的的推荐加上汉武帝全面加强皇权的情况下,王温舒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被升为河内郡,辅佐郡的军事和治安,成了一郡的主要长官之一。

当时河内治安比较混乱,有很多地主豪强为非作歹,汉武帝为了惩治将王温舒派遣过去。为了解决问题,王温舒在河内郡和京师之间设立了驿站,为了树立的威信他把原来犯罪的地主或者豪强全部抓捕起来,随后上报朝廷,申请将犯大罪的人全部诛杀,,案子犯的轻的本人也要杀掉,而且无论案情大小,其家产统统由官府没收。短短时间里,一场大规模的杀就开始了,真正的流血十余里。对于那些侥幸逃到外地的,王温舒也派人前往捉拿,一个也不放过。《史记酷吏列传》还记载过,汉朝规定处决囚犯只能在冬季3个月进行,到了12月时,王温舒跺脚感叹道:要是能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就办完了!但是王温舒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过三个月和内径也跟广平郡一样,整个河内郡安静得像是一片死地,甚至连野狗都不敢乱叫,再无没有人敢在夜间出门,也没有敢大声讲话。

事后汉武帝将他提拔为京师的中尉,负责京师的治安,并对他的大为称赞。在义纵被杀不久后提拔为廷尉,成了掌管刑狱的全国最高司法官,为中央九卿之一。王温舒利用靠烧杀抢夺来的金银财宝,贿赂上级官员,用他的权利来进行贪污,有钱人想要逃避罪行,就花钱来换取活路。对于听话的,给钱的,王温舒就收钱办事。对于不听话的,没有钱的,那么就是死路一条。在无权无势的人面前王温舒如虎似狼,酷虐非常,但在有权势的人面前王温舒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贪迹败露之后就绝对逃不脱可悲的下场。太初元年,西汉王朝派兵征大宛,豪吏全部从军,其中有一个叫华成的人,因为不想去,所以贿赂了王温舒,得以逃脱。最后被告发,接着又有人告发他企图谋反,而他贪污及其他事情也相继被揭露。在王温舒这样严酷刑罚下,他在京城树敌颇多,几条罪下来,全族都得被诛灭。王温舒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选择自杀,他的弟弟及岳父家都遭到了诛杀,除他自己外,五族被诛。之后在他家中收罗出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名贵书画,史载其“家累千金”,真的是一位又残忍又贪婪的昏庸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