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楚有亡秦必楚预言 楚国要是统一天下又会出什么预言

还不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楚国统一了六国,会出现出什么?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在影视剧里、演义小说里、历史典故里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听起来朗朗上口,既押韵又美好。不过,事实上是,这仅仅是一句理想化的预言罢了。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如果真的是楚国统一了六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答案是开历史倒车,又一个小周朝。

楚虽三户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项羽本纪》中记载: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这里的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大家族,即屈、景、昭三家,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现在用来比喻即便是弱小的一方,团结一致也能成功。事实上,秦朝最后也的确是被项羽所灭,项羽是楚国的旧贵族项氏后人。

屈氏是楚武王的后裔,楚武王次子公子瑕被分封到屈邑,又称屈瑕,在古代,一般会以封地为氏,所以这一脉便成了楚国的屈氏。屈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因为秦军攻破了楚国都城,而屈原本人又得不到楚怀王的重用,悲痛之下投江自杀,现在端午节便是来源于此。

这才是理想中的屈原

景氏是楚平王的后裔,楚平王死后,楚国都城被伍子胥率领的吴国攻破,楚平王的庶子子申后来被楚昭王分封出去,以景为氏。景氏的代表人物是景缺,景缺是楚国镇守襄城的将军,与秦军作战时英勇战死,谥号为令武将军。襄城县有一山,名为岐山,景缺死后,葬于岐山,岐山遂改名令武山。

昭氏是楚昭王的后裔,楚昭王将自己的庶子子良分封出去,以昭为氏。昭氏最著名的人物是昭阳,昭阳是楚威王和楚怀王时期的楚国令尹和上柱国,相当于楚国的宰相,拥有行政和军事大权,昭阳曾经率军灭亡越国,率军打败魏国夺取八座城池,楚怀王专门把和氏璧赏赐给昭阳。

所以,屈、景、昭三家也是楚国王室,楚国朝廷的权臣大部分都是这三家的人,这三家也左右了楚国朝政几百年,可以说,楚国的行政军事大权掌握在这三大家族手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别是楚就好

但是,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个伪命题呢?

首先,亡秦必楚之前,必然是秦国灭亡楚国。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天下成为秦朝,从此只有秦人,怎么能说是楚人呢?以前的战国七雄都不存在了,韩人、赵人、魏人、楚人、燕人、齐人都成了秦朝人,怎么能说是楚人呢?要说也只能说亡秦者秦也。

就如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所说:灭六国者, 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秦国统一之后的版图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所以被喊得这么美好,表达的意思就是楚国被秦国亡的最冤,楚国必须灭了秦国才能泄愤。

可是楚国怎么能是最冤的呢?楚国亡的一点都不冤,合纵攻秦大军每次都少不了楚国,楚国多次做盟主合纵攻打秦国,以多欺少,还打不过,这就不冤了。而秦国对楚国有救楚之恩,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被感动,发兵复楚。秦灭六国,最不能喊冤的就是韩赵魏和楚国,这四个国家是以多欺少的典型,也就是晋国和楚国。要说冤,齐国还没喊冤呢。

再次,如果真的在秦灭六国之前,楚国一家独大,灭了六国,那历史就会不进则退,楚国大封诸侯国,开历史倒车,陷入一个周朝分封制的循环中,一个一个诸侯国不断坐大,不断发生战争,又是一个春秋战国。

战国初期的楚国,版图最大

周朝的天下体系中,各诸侯国同属于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之中,在诸侯国内可以实行不同的政治体制,如秦国地方实行的郡县制,中央是中央集权制,楚国的政治体制则是贵族分治。

贵族分治就是楚国的几大贵族和楚王共同治理楚国,他们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家臣卿大夫,就如同周朝的宗法制一样,层层分封。可以说,楚国就是一个小周朝。

贵族分治的结果就是王权衰落,中央无法集权,楚王受制于各大家族。春秋时期的楚国在内斗中,经常出现贵族联合太子、宗室弑杀楚王的乱政现象,楚国不断上演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乱象。如楚成王杀兄夺位,楚穆王联合家臣杀父夺位,楚共王之后的楚国王权争夺陷入了一个无比混乱的时期,楚灵王杀侄子夺位,楚初王杀侄子夺位,楚平王杀兄夺位。

楚国在春秋时期,自认蛮夷,不尊周礼不服周,没有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那一套,楚国内斗是诸侯国中最激烈的。

可进入战国时期,楚国仿佛成了另一个东周,既尊周礼,克己复礼,又分封大家族,楚国的王位争夺消停了下来,但是贵族和王权的斗争却无比激烈了起来。

最著名的就是吴起变法时,贵族和楚王的斗争了。疯狂的贵族,为了杀吴起,甚至“群臣乱王”,乱箭射死吴起,也射中了楚王的尸体,导致下一任楚肃王上台之后,下令杀了所有参与射杀吴起的人,一下子涉及到了70多家贵族。吴起虽然急中生智,为自己报了仇,但楚国的吴起变法也无疾而终,相比起秦国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对楚国的贵族统治毫无触动。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就拿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的最重要的一场变法来说,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楚悼王命吴起在楚国变法,改地方自治为中央集权,这样的变革无疑是触动了楚国的贵族利益,楚国的几大贵族对吴起恨透了。等到楚悼王一死,他们就联合起来要杀吴起,吴起知道自己失去了靠山,已经活不了了,只能和这些楚国贵族同归于尽,于是就急中生智,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旁,贵族们虽然射杀了吴起,但是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悼王的的儿子即位,为楚肃王,即位之后,就下令杀了所有参与射杀吴起的贵族,因为他们伤到了楚王的尸体。

吴起变法虽然让楚国强盛了一时,但随着楚悼王的死和吴起被贵族们所杀,变法在楚国也随之夭折,楚国依旧是贵族分治,吴起变法以失败告终。

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商鞅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也让秦国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分封制在秦国走向灭亡,地方上则实行郡县制。

商鞅变法同样触动了秦国老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靠山,跟吴起一样,面临着被旧贵族杀害的局面,即位的是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即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平复了旧贵族的怨气,但是商鞅虽死,商鞅变法却没有废除。

这就是秦国和楚国最大的不同。

秦国的胜利不是上天注定,而是人为。秦国有连续六代明君,商鞅可以死,但商鞅之法法不可以废。如果像楚国那样,杀了变法者,变法也随之失败,那就真没有后来的秦国一统六国了。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中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都影响深远。

湖北云梦出土过《秦律》,里面有详细的关于秦国的法律制度的记载。

商鞅变法中的“法制”和“郡县制”不仅在秦国得到了有力推广,秦朝统一后,在全国也得到了推广,甚至秦朝灭亡了,也一样汉承秦制,百代皆行秦政。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一直都是中央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实现郡县制,到唐宋演变为道路制,元明清为行省制。

就像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秦国可以灭亡,但华夏绝不能灭,秦制没有灭亡。

在后世也实行过短暂的分封制

如刘邦建立汉朝初期,分封异姓王,当时的异姓王有7个,分邦建国,结果造成了异姓王叛乱,最终刘邦剪除了异姓王,只留下同姓王。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也是分封制的遗留所造成的,最终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终于完成了对所有诸侯王势力的清除,加强了中央集权。

作为楚国项氏一族的后人,推翻秦朝的大功臣项羽,则是分封制的推崇者。项羽不仅承认六国贵族自立王位的局面,还大封诸侯王,形成了十八路诸侯,如果项羽没有失败的话,彼时的中华大地上,一定会再次出现一百多个诸侯国,回到春秋初期。

项羽分封诸侯王

魏晋时期,司马家夺取了曹魏江山,开历史倒车,大封诸侯王,一口气封了27个同姓诸侯王,司马炎逝世的时候,晋朝共有57个同姓王,而且每个诸侯王手中都拥有自己的兵马,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有自治权。

这样做的后果就为西晋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果不其然,司马炎死后,即位的是一个傻子,中央陷入了权利的争夺之中,各诸侯王也风起云涌,加入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最终酿成了史上最大的王室内乱,也因此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四百年的南北动荡局势。

诸侯王之间,平平无奇的一次矛盾就可以引起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当然是平民百姓。

如果要在秦国和楚国之间选一个统一六国的优秀者的话,那毫无疑问是秦国,因为,秦国的制度代表了当时的最先进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