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世族的联手支持下,孙权可以说是三家中统治基础最为稳固的一个。

北方的曹操虽然兵多将广,疆域广大,实力最强。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了很多忠于汉室大臣的不满,明里暗里的反对势力一直非常多,针对曹操的政变此起彼伏。就连曹操最亲密的盟友,颍川世家大族的领袖荀彧都反对曹操称魏公,最后两人公开决裂。至于西边的刘备,以外来者的身份统治西川,本就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劝进表中,绝对的实权核心人物诸葛亮也只能在名义上排名第五。

可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却是最晚称帝的那一个。曹丕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逼汉献帝退位,建立曹魏。第二年(221年),已经称汉中王的刘备在成都称帝,继承汉室基业。而孙权,直到了黄龙元年(229)年,才终于称帝,建立孙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称帝对孙权来说,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曹丕之所以能称帝,就在于曹操已经为他铺好了所有的路。曹操一路削平诸侯,从丞相到魏公,再到魏王,加九锡,可以说已经水到渠成,就差临门一脚了。可即使这样,曹丕也没有有主动动手,而是授意大臣王朗、华歆去“劝”汉献帝退位。他们拿出的例子是上古时代,尧舜禹会把王位禅让给“有德之人”,最后三让三辞,曹丕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曹丕的行为虽然是篡位,但他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合乎礼法的,甚至完全可以说自己继承了汉室的正朔,是正统王朝,与秦汉一脉相承,毕竟传国玉玺也在他手里。

刘备能称帝则在于他是汉室宗亲,这个汉室宗亲是时人所认可的,尤其是在汉献帝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认证。在汉献帝还是皇帝时,刘备使用的一直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这个身份。汉中之战后,曹操自封为魏王,刘备为了与之身份对等,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在法理上是没问题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立下遗诏:凡非刘氏子孙称王者,天下共击之。也就是只有汉室宗亲才能称王,刘备又自称是“汉中王”,完全是想复刻昔日刘邦的成功路线。因此,曹操称公、称王引起了极大的非议,而刘备则不然。

曹丕称帝后,有传言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死,刘备为汉献帝发丧,然后祭祀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正式称帝,延续大汉王朝。这里要注意的是,刘备建立的国家叫“汉”,而不是“蜀”,“蜀”是曹魏对刘备政权的蔑称。

曹丕称帝靠的是法理,刘备称帝靠的是血缘,到孙权这就很尴尬了。他既不姓刘,也没有皇帝在手里陪他演戏,称帝自然名不正言不顺。三国鼎立都十多年了,孙权还是“大魏吴王”。不过乱世中“名正言顺”固然重要,但兵强马壮才是关键,孙权更害怕自己称帝后,就没法在魏蜀两国之间连横合纵反复结盟了。所以当陆逊在夷陵之战(222年)击败刘备、石亭之战(228年)击败曹休后,孙权意识到了曹、刘两家都拿自己没办法了,所以立即就在第二年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