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后七子分别是指谁?后七子的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明代后七子是指谁的?后七子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品?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后七子是指谁的?后七子是怎么来的?

其形成情况大致如下: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进士出身任职于京师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揭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谢榛、吴国伦。后谢榛与李交恶,被黜,余日德、张佳胤加入。

后七子李攀龙生平资料介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其家靠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先世籍贯济南长清县,他的祖父从长清县迁移到历城县王舍人庄。李攀龙9岁丧父,靠母亲张氏纺织度日。因家贫而自奋勤学。18岁时为县学诸生。常与好友许邦才、殷士儋等到山涧丛林中吟诗作赋,被人指为"狂生"。

"李攀龙作为官吏,在历史上并无太大的名声,但作为诗人却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被公推为明"后七子"之首,尊为"宗工巨匠"。其《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百年而不衰。他编的《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于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

后七子王世贞生平资料介绍: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亦称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王世贞出身于将门之家,性格与众不同,读书过目不忘。21岁时中进士,授邢部主事。他为人正直,不附权贵。时有一姓阎的逃犯,躲藏在锦衣都督陆炳家中,他不顾情面将阎犯拘捕。陆炳挽当朝权相严嵩说情也无用,仍被依法处置。后来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酷刑下狱。王世贞经常送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被害后,他以棺殓之,因之与严嵩结下深怨。

嘉靖三十八年二月,其父王忬时任蓟辽总督、右都御史,在抵御外敌时误中敌计,致使滦河失事,遂遭严嵩构陷入狱。王世贞闻讯后,弃官奔走,与弟世懋一起日伏嵩门,涕泣求贷。严嵩当面以谎言欺骗,实则将其父投入死牢,其父于次年被害。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帝即位后,王世贞偕弟入京为父讼冤,得昭雪,赐祭葬。严嵩死后,王世贞作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太保歌》等,痛斥严嵩父子罪恶。并"辞官"十年,不与权奸同流合污。他精于吏治,乐奖后进,衣食寒士,得到时人推崇。

隆庆四年,李攀龙去世后,王世贞以才华声气冠绝海内,独主文坛二十年。他善诗,以声韵为主;好古文,多摹拟之作。才学富瞻,文名满天下,在前后七子中最博学多才。《明史》称他"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

后七子谢榛生平资料介绍:

谢榛(1495-1575)是明代的著名诗论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后七子"之一。他的诗论《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在明代乃至于在中国诗论史上都是一部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诗歌美学著作,充满了诗歌创作的审美感兴思想。

后七子宗臣生平资料介绍: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改吏部员外郎。性耿介,不附权贵。嘉靖三十六年(1557),因作文祭奠杨继盛而得罪严嵩,被贬为福州布政使司左参议。任上,曾率众击退倭寇。迁提学副使。

宗臣为"后七子"之一。他的创作,散文较出色。如《报刘一丈书》,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官场的腐败。其文重点描摹了奔走权门的无耻之徒的种种丑态。对他们夤缘钻营、甘言媚词、逢迎拍马的细节,作者刻画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他的诗歌,开始学习李白,颇以歌行跌宕自喜。表面上也追求超忽飞动,但缺乏李白诗那特有的豪迈气势和充沛感情,故作品给人以拉杂叫嚣之感。宗臣诗歌无论歌行今体,内容都较单薄,故创作成就不太高。

后七子梁有誉生平资料介绍:

梁有誉,明代文学家。字公实。顺德(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因念母称病归里。后与黎民表、欧桢伯等人相与唱和,号南园后五子。继而与黎民表相约游观罗浮,遇海上大风未果,得寒病而卒,年仅36岁。梁有誉其诗内容虽不深广,但尚能做到婉丽多讽。他的一些咏史诗寄寓着对时世的感慨。

后七子徐中行生平资料介绍:

徐中行(?~1578)明代文学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出生年月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徐中行为后七子之一。他一生到处为官作宦,诗歌多能描绘各地的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并寄寓到处奔波的无限感慨和怀念乡土的悠悠情思。但其诗内容总的说来不够丰厚。徐中行善长七律,"闳大雄整,卓然名家",如《山陵道中风雨》、《答孙侍御秦中见怀之作》、《送莫廷尉之任南都》,都是苍然爽健的作品。其中"北上萧关太白高"、"建业心青法署高",尤为人们称赏。

后七子吴国伦生平资料介绍:

吴国伦(1524~1593)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属后七子中颇有名气者。

后七子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品?

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3首,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

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

李攀龙的很多作品都因为拟古而显得生硬。但他有些七律和七绝写的不错。如他的《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一诗:"凤城杨柳又堪攀,谢眺西园未拟还。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作于李攀龙和谢榛交恶之前,因而诗中对谢榛推崇备至。

文辞浅近,含义深远,尤其中间两联,可以称得上是名句。再如他的七绝《席上鼓饮歌送元美》"落日衔杯蓟北秋,片心堪赠有吴钩。青山明月长相忆,白草塞云迥自愁。"这是一首赠别诗,词句质朴,含情深远。由此可见,李攀龙的七绝被沈德潜称之为"有神无迹,语近情深"是极公允的。

王世贞是后七子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他的《弇州山人四部稿》连同《续稿》加起来将近四百卷,他的诗文都有很优秀的作品。他的拟古之作比较李攀龙来说更加成功,尤其是他的古体诗。如《钦邳行》,写了钦邳这种鸟假冒凤凰,以此来讽刺严嵩。

这是一首无七言相杂的古体诗,"飞来五色鸟,自命为凤凰",开篇极平实,从而为后文作下伏笔。说钦邳"飨以钟鼓坐明堂",而真正的凤凰,也就是贤人却"乃在东门之阴啄腐鼠",对奸相的所作所为表达了愤怒。王世贞的名诗《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这首诗,前面实写,后面虚写,用语很有些类比太白的意思,却又不着痕迹。

谢榛的五言近体诗历来也常被人称赞。他的诗歌具有气韵高古的特点,如《渡黄河》"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燕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境界开阔,颇有古风。

此外,宗臣的散文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复古中较少类比,比较畅达。如他的《报刘一丈书》,以叙带议,描写朝中钻营者的丑态,很值得一读。如写行贿者和受贿者"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可谓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