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形象如何?他有怎样的事迹?

儒林外史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与杜慎卿的圆滑虚伪不同的,杜少卿是位仗义疏财剂危助困的正人君子。杜少卿的一举一动,和及时雨宋江无二。然宋江的及时雨为的是江湖义气,存有刁买人心,借以笼络人才,在江湖上树立个人威望的私心。杜少卿的仗义疏财,则是谁求他,他就帮,不图报答,不让别人记住恩德,是毫无私心的高尚行为。

杜慎卿之所以推荐鲍廷玺到赣州府找堂弟杜少卿,也是看到杜少卿帮人时出手大方这一点。经王胡子引荐,鲍廷玺求杜慎卿出钱赞助自己办戏班子,杜少卿很爽快的答应了。杜慎卿先后共资助鲍廷玺二百两银子,算是救了不走运的鲍廷玺,给了他一个自谋生路的机会。

杨裁缝的母亲得暴病死了,他来求杜少卿,希望借几两银子。杜少卿是个热心人,他算了算置办丧事至少需要二十两银子,他就令王胡子把自己的一箱子衣服当了二十多两银子。交给杨裁缝。杜少卿的义举,感动的杨裁缝哭哭啼啼去了。杜少卿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帮助杨裁缝与帮助杨执中的娄府三公子四公子一样,都是出于善意。

经常周济他人,杜少卿手里的银根自然时常吃紧。没钱了,他就开始卖地。管家王胡子提醒杜少卿,劝他不要随意施舍他人,要把银子用来经营产业,否则会坐吃山空。王胡子的忠告,杜少卿不以为然。

杜少卿也是会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吃的肴馔都是自己家里整治的,极其精洁。内中有陈了三年的火腿,半斤一个的竹蟹,都是剥出来烩了蟹羹。杜少卿虽为医道世家,但他的生活水准挺高,不次于官宦之家。杜少卿不善于独自享用,当家里有煨了有七斤中的老鸭和一坛埋了九年零七个月的陈酿,他就约来臧三爷、韦四太爷吃鸭子品酒,鲍廷玺、张俊民也来作陪。九年陈酿勾兑新酒,把酒坛子在炭火上加热,桂花树下饮美酒,杜少卿的品酒会挺有诗情画意的。

娄太爷的孙子是孤儿寡母之家。杜少卿主动找来娄太爷的孙子,送给他一百两银子,令其回去做个小生意,借以养家伺候寡母。娄太爷的孙子得到意外之财,满心欢喜的。辞行时,娄太爷只给孙子了三钱银子,作为路费。娄太爷很忠实于杜少卿,对外收租子放债的,从不不谋私利的,这一点杜少卿很满意和放心。估计,杜少卿是看在娄太爷的情面上,资助娄太爷的孙子的。

看管祠堂的黄大跪在杜少卿面前,说他没钱修房子。出于怜悯,杜少卿立即拿出五十两银子给了黄大。这黄大是否真的没钱修房子?修房子是否需要五十两银子?黄大是否说了谎话?杜少卿没有考虑,他更没去考察黄大拿了钱去干什么。把钱给了被人,事情也就做完了。杜少卿帮助他人,是只关心原因,从来不看结果的。黄大骗没有骗的,杜少卿不会考虑的。这也是衬得杜少卿家里有钱,随便使用了。

盯上杜少卿钱财的不只是鲍廷玺、杨裁缝、黄大这些真的穷人,臧三爷这样有些身份的人物,也不例外的。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为人家买个秀才功名。钱花了,事没有办成。不晓得臧三爷是否说的是真话。为此,臧三爷给杜慎卿跪下,请求帮助。三百两要的是多了。一斤为十两,等于五百克,三百两为三十斤,等于一万五千克。一克银子目前市价为10元,三百两银子等于十五万元。如此巨大数目,难怪臧三爷给杜慎卿下跪请求,他要的太多了。杜慎卿心肠软,经不起臧三爷的一跪,他很豪爽的答应了。臧三爷嘴上说借了以后慢慢还,实则是借了不会还了。

管家王胡子暗中规劝杜慎卿不要为了情面,花大把银子去管那没完没了的闲事。杜慎卿听不进去,当郎中张俊民借口儿子捐学官没钱,要借一百二十两银子时,他又爽快的拿出了银子。看来,日常和杜少卿走的很近的人们,他们都想着法子从杜少卿哪里捞银子。

杜少卿是个好人,他不仅仗义疏财,还救人于危难之中。王县令犯事摘了印,无房子居住,杜少卿把自家的花园打扫请王县令居住。杜少卿的义举,与那些有奶便是娘,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的人瑞们,不知到要高尚多少倍。

仆人娄太爷病危时嘱咐杜少卿不要随意施舍,指出臧三爷、张俊民、王胡子、鲍廷玺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没有必要大把银子的施舍给这些人。杜少卿大手大脚惯了,别人的规劝,都成了忠言逆耳。娄太爷的好话也成了耳旁风。不过,杜少卿花了近二百两银子置办娄太爷的后事,倒也进了主仆之宜,这钱花的值得。

半年后,杜少卿家财荡尽,他卖了宅院,还了债务,余了一千多两银子。杜少卿决定到南京居住,就带着管家王胡子、小厮加爵上路。路上,王胡子见不是事,觉得再跟着杜少卿没前途,就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真是,有财人情在(借用人在人情在),无财人去空。无钱的主子,连家奴都不忠诚了。

到了南京,杜少卿依然是出手阔绰,转到芜湖时,他手里没钱了,就考虑着当衣服。心里郁闷,杜少卿走到了吉祥寺,巧遇韦四太爷。英雄也有落难时,也需要他人的帮助。韦四太爷资助了杜少卿十两银子。

感受了手头拮据的难处,杜少卿应当收敛一下自己的挥金如土作风。怎奈本性难移,迟衡山要建立基金会修建泰伯祠,杜少卿率先捐银三百两。在薛乡绅摆的浙江名士会上,高老先生对忙于建祠堂拉赞助的迟衡山说,杜少卿是他杜家第一个败类!挥金似土,帮了一些和尚、道士、工匠、叫花子,却不肯想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把六七万银子的家业弄得精光。这高老先生是站在秀才、举人和官宦的立场上来评价杜少卿的,对于杜少卿乐善好施的帮助穷苦百姓,他不理解和不接受,并予以完全否定。

杜少卿属于儒雅之人,他既保持读书人的修为与名士、官宦来往,也乐善好施帮助贫民。犹如出污泥不染的荷花一样,心地纯洁,不沉沦世俗。倘或杜少卿对于救助他人有所节制一下,做善人也要有个计划的,他也不至于落得家产荡尽,流落他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