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为什么赵氏孤儿的故事能流传千古?真实事件是怎样的?

《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氏孤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晋国大夫程婴偶然中陷入了赵氏的灭口事情,赵盾,赵朔父子被屠岸贾设计杀害,惨遭灭门。只剩下赵朔妻子赵庄姬即将产子,因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被带入宫中幸免遇难,并生下儿子,程婴用医疗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宫,而当时守宫门的韩厥,已经搜到婴儿,但韩厥却放过了程婴。

赵庄姬产下儿子,对外宣称生个女儿,一出生就死了,屠岸贾不相信,严令封城,各家各户搜察新生婴儿,程妻将赵孤当自己孩子上交。

程婴十分苦恼,便找到好友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将程妻和孩子藏在墙壁内,而这时屠岸贾搜查到此,发现藏在墙壁的婴儿,程婴为救赵孤,便谎称藏在公孙杵臼家的孩子,就是赵氏孤儿,其实是程婴自己的孩子。屠岸杀公孙杵臼及程妻母子。

程婴因献“赵氏孤儿”有功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并让屠岸贾认下赵孤为养子。

程婴忍辱负重,背负着背信弃义,卖友求荣的骂名把赵氏孤儿养育长大。直到十五年后,魏绛从边关回朝,从程婴处了解事情真相,并与赵庄姬一起设计,诛灭屠岸贾,让赵氏孤儿认主归宗,最终报仇雪恨。

该故事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的《赵世家》和《韩世家》。并在元代,由剧作家纪君祥把它改编成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大报仇》。并且在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将其译成话剧《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

可是《赵氏孤儿》的故事,只出于司马迁《史记》,而其他历史资料,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和《吕氏春秋》,都没有关于赵氏孤儿的描述,关于赵氏之变的事情,是这样的。

《赵氏孤儿》的真实事件

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同父异母的兄长。当年在这兄弟的亲生母亲赵姬的极力推荐下做了赵氏的宗主,领导赵氏家族。

并且赵盾在晋国专擅政权,在晋国六卿之外设立公族大夫,其中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带领着赵盾以前的旧部,赵同、赵婴为馀子,都位列大夫,赵氏一族势力空前膨胀,赵氏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赵盾为感念赵姬扶立之恩,定下死后将赵氏宗主交给弟弟赵括,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赵朔,这给赵氏家族带来隐患。

赵盾死后,赵括当了宗主,但赵括,还有赵同都没有什么能力和德行。而赵朔就成了整个赵氏的希望,所以赵朔很快便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可是没多久赵朔就死了,于是赵氏一族最关键的人物,赵朔的妻子,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登场了。

因为赵朔早亡,权力,土地,财富,都落到赵括,赵同手中。赵庄姬想在家族寻求庇护,又有可能是空虚寂寞,和自己的小叔子赵婴有了私情。

赵庄姬毕竟是晋国公主,还有晋国公室的支持,加上赵婴的支持,等到赵庄姬的儿子长大了,就会对掌握赵家大权的赵同、赵括构成严重威胁。

赵括和赵同就联手,利用赵婴和赵庄姬不清不楚的关系,以“杜绝家丑”的名义将赵婴给放逐到了齐国。

失去家族庇护的赵庄姬对两人有极大的怨恨,带着赵武居住在晋景公的宫殿之中,并在晋景公面前进言,称“赵同、赵括将要作乱谋反”。

而赵括,赵同赵氏家族早不复赵盾时的荣光,却依然飞扬跋扈,打压其他氏族。

时任晋国正卿的栾氏宗主栾书,联合郤氏家主郤锜,还有另一个悄然崛起荀氏说动晋景公下决心铲除赵氏。

于是晋景公下令,召集各大卿族一起出兵,将赵同、赵括全族斩尽杀绝,是为“下宫之难”。

赵庄姬之子赵武年幼,又是晋景公亲外甥,同时赵氏家族族人和死忠家臣几乎全灭,此时的赵氏沦为公室附庸,已不足为患。

不久之后,在韩氏家主韩厥劝谏下,晋景公立赵武为赵氏新宗主,返还其领地,此时赵武并未成年,而此时实际宗主为赵庄姬,而赵氏家族在当赵武成年,成为晋国正卿后,才重新复兴。

《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千古

为什么《史记》里《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千古呢?其实有几个原因:

1.三家分晋后,赵氏成为诸侯国,有宣传正统的需求。

要知道赵,魏,韩三家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可是过了50年,才由周王朝周威烈王封为诸侯,而又过30年赵,魏,韩才废晋静公。

所以在成为赵侯、赵王以后,一个《赵氏孤儿》版本的感人故事,就很有必要。以此来褒扬臣子忠义,并且是正义的一方。并由此作为赵国官方版本,流传甚广。

2.《赵氏孤儿》是在元代纪君祥把它改编成戏剧作品,得到大力的推广,它歌颂前仆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又渲染出炽热的复仇气氛。

要知道元朝灭了宋朝,汉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让汉族人产生强烈的复宋情绪。

自赵宋政权建立后,与周边少数民族辽、金、元不断进行战争。

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凝聚力,赵宋皇帝曾给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追封尊号,建庙祭祀,表彰忠义,歌颂信义,也扩大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更是将剧情场景直接搬到宋元时期,同时也扩大了《赵氏孤儿》故事的国际影响力,宣扬赞赏了儒家的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