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唐朝书法界的祖师爷,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有哪些作品?

欧阳询和虞世南是唐朝书坛的两位祖师爷,与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楷书四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褚遂良是欧、虞两人的晚辈,书技得到过他们的指点,而薛稷又是褚遂良的学生,所以“四大家”其实是师徒孙三代人。

唐代大书法家、史学家欧阳询

欧阳询比虞世南大一岁,两人都出生在陈朝的官宦家庭。欧阳询是湖南长沙人,13岁那年,他父亲欧阳纥在广州起兵造反,兵败被擒。全家除了欧阳询逃跑外,其余人全部被杀,欧阳询成了孤儿,被他父亲的好朋友、大文学家江总收养,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了20多年。欧阳询天资聪颖,在江总的精心教导下,他学业精湛,书法渐成,名声在外。

唐代大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

虞世南是浙江余姚人,出身名门,父亲虞荔、兄长虞世基都是当时的社会名人。他性格沉稳,志向远大,少年时代就拜在著名学者顾野王的门下,刻苦求学10多年,从不懈怠。有时沉迷到学问堆里,可以一连20多天不梳头不洗脸。邋遢归邋遢,但他的学问、书法却精进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之人。

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顾野王

公元589年,隋朝灭掉南陈统一全国。欧阳询那年33岁、虞世南32岁,正是年富力强、渴望建功的年纪。新朝建立,两人先后“北漂”京城长安,揣着满腹才华,如愿“货与帝王家”。欧阳询当了太常博士,管理礼乐之事。虞世南做了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日常活动和国家大事。两人的书碑活动在杨广执政期间就已开始,只不过影响力远不及入唐以后大。

隋朝让杨广折腾得短短37年就亡了国,所以身体很好的60多岁老头——欧虞两人还有机会在唐朝入仕,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干得风生水起、光彩丰满,创立了“欧体”“虞字”,留下了许多传世书法作品。

欧阳询的唐代仕途不如虞世南顺畅。因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亲信,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他是典型的“敬重不亲近”,把他安排到东宫做了太子率更令,所以欧阳询又被人称为欧阳率更。在东宫政事不多,欧阳询写碑的差事却不少,而且大多是丰碑巨制,像《房彦谦碑》《化度寺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等,有行书、楷书、隶书还有篆书,都体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虞世南则一直担任李世民的侍从秘书,后来做了秘书监,人称“虞监”。李世民很欣赏虞世南,曾经赞许他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法”这五绝。李世民是王羲之书法的“发烧友”,虞世南是“王体”在唐代的代表人物,两人是论书的知己。虞世南死后,李世民给予他“图其形于凌烟阁”的至高荣誉,并向魏征诉苦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与论书。”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欧阳询还在世,而且他也学过王羲之的书法。李世民显然没有把他作为可以一起“论书”的知己,主要在于欧阳询虽然学过王羲之的书法,却“渐变其体”,这让仰慕王羲之的皇帝大人很不爽,在感情上自然也疏远了他。

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活了80多岁,在古时候绝对是凤毛麟角的高寿之人。而且两人的书法各有千秋、双峰并立。欧阳询以楷书著称,字形瘦削,结构森严,笔力劲险,而且有“欧阳询八诀”的一整套书法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虞世南则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传统,立意沉粹,外柔内刚,笔法圆融,随意而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