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人物介绍
现在的人知道周敦颐,很多是缘于他写的《爱莲说》,一篇好文彰显了他文学家的风采,接下来知秀网小编讲讲他的故事。
但很多人不知道周敦颐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哲学家,是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中,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是他的学生,将他的学说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周敦颐
周敦颐从小爱琢磨事,14岁时他带着铺盖,脑子装着许多问题,来到一个叫月岩的地方探究心中所思。遥望皎皎圆月,上下两弦交融于中,弦弦成满,满中生弦,周敦颐豁然开朗:那满月不正是无穷无尽、无止无休的“道”吗?他在月岩悟出了“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15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就投奔了舅舅郑向。郑向是龙图阁学士,非常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外甥,把他当儿子一样对待。周敦颐酷爱白莲,郑向就在家附近种植了一大片,让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后来按照朝廷惯例,身为高官的郑向子弟中有一人可以恩荫入仕,郑向把这个机会给了外甥,而没有给儿子,周敦颐就这样未经科考而直入官场。对于舅舅一家的恩情,周敦颐牢记在心,他成家时舅舅已去世,他的妻子精心服侍了舅母19年,给老人养老送终后才随夫生子。
周敦颐一生当过主簿、县令、太子中舍、国子监博士、提点刑狱事等官职,官位不高。但无论当什么官,周敦颐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发展农桑,兴教办学,是百姓称道的好官清官。周敦颐有政绩有学问,很多人对他很敬仰,他的朋友程珦把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给他当学生,传承理学思想;青年王安石对周敦颐充满了崇敬之情,两人京城相会深谈,王安石久久难以忘怀;1063年,周敦颐与文友聚会,应众人之邀,一气呵成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代表作是《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基本概念,被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延展,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周敦颐也凭此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后面程顥、程颐两兄弟的“光大”,及至朱熹的“集大成”,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在周敦颐创立学说之上,吸纳张载、邵雍等人的观点,又融合佛、道二说,构建起了一个系统、精致、严谨的理学思想体系。
1072年,周敦颐在广东为官时不幸染病,就辞官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他将母亲的坟墓迁来,还将门前的小溪正式命名为家乡的“濂溪”。1073年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五十七岁。
周敦颐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寿,次子周焘,两人其后又都开枝散叶,子孙香火延绵不断。让人称奇的是,按周家世系表排列,大文豪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开国总理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两人同属周敦颐长子周寿一脉,鲁迅要比周恩来高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