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于应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明朝靖难之役都是一场堪称神奇的战争。拥有全国资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会在朱棣面前完败,最终落得丢失皇位的悲惨结局!
朱元璋在逝世之前,给建文帝留下了很好的基础,大明王朝国力空前富强,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武将有擅长骑兵战进攻的悍将郭英和防御战实力超强的耿炳文。文有卓敬这样的战略天才和方孝孺这样的儒家大才,还有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可谓是人才济济。
可是天真的建文帝一上台就要做一件最难的事情,削藩。做最难的事情要做最坏的打算,要做最详尽的准备,抓住一切机会。可当朱棣之身来到南京时,建文帝却莫名其妙地听了黄子澄的话,放朱棣回去了。当卓敬建议调朱棣到九江,建文帝又没有听从正确的意见。等朱棣回到北京,建文帝却又一步一步的紧逼朱棣,最后将朱棣逼反,当然朱棣也是早有反意,只是之前都还没有下定决心。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公然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在军事上建文帝以全国之力、百万之师攻打燕王北平一隅、八百将士,本来应该是狮子搏兔之势,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也是耐人寻味的事情。
朱允炆继位以后,因为他在军事系统的根基不深,在皇族里面又弱势,只能依靠文官去支撑地位,所以一再的重用文官,同时也直接开始打压藩王势力,其实主要就是武将代表。
从“靖难之役”前期来看,耿炳文大败,宁王部下全体归降朱棣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有朱允炆的旨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实际用意是不想背上亲自杀害叔叔的名声,可底下官兵这个执行方式可真是有意思。乱军之中,兵器、箭矢是不长眼的,可朱棣数次却能数次逃得性命,要说底下这帮士兵、军官没有猫腻,那才有鬼。
另外就是选了个草包统帅,这个草包不仅打仗一塌糊涂,大败而归,还在最后关键时刻献门投降,给个建文帝致命一击。这个草包就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被封曹国公的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
“靖难之役”的后期,朱棣的燕军一直没有扩大胜利的果实,实际控制区域十分有限,相持中,连朱棣自己都想放弃,想和建文帝谈判。突然一波直捣南京,直接把京城拿下,把建文帝赶下皇位,这个画风也变化太快了,这都得益于一个人,道衍和尚,姚广孝。
在人才上,牌面上建文帝并不差,但在实际效果上,却是天差地别。朱棣造反来源于姚广孝的撺掇和怂恿,朱棣野心是有的,也曾徘徊过。
朱棣担心民心所向,姚广孝却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我只知道天道,何必去管什么民心。建文元年,朱棣誓师起兵的时候,突然刮起大风,连带着屋檐瓦片掉落一地,朱棣一脸惊色,认为可能是不详的预兆。姚广孝解释道:“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坚定了朱棣的信心。
在围攻济南的战役中,朱棣颇受打击,几个月都攻不下来,损兵折将无数。姚广孝建议绕开济南,直接攻向京城,正是这短短几句话,令朱棣豁然开朗,最终才能拿下京城。
反观朱允炆的幕僚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皆是书生之辈,根本不通兵法谋略,黄子澄甚至还建言放过了朱棣。有个卓敬,还不用。虽后期有盛庸、平安一些将领,却都放在外面,造成自己成了最大的破绽。
朱棣还拥有大将张玉,朱能,都是能征善战之辈,但战场上最彪悍的将领还是朱棣本人。朱棣的儿子也是非常厉害,朱高炽,即明仁宗,朱棣长子,在朱棣“靖难”时,镇守北平,挡住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立下大功;朱高煦,朱棣次子,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
而耿炳文,郭英都已经老了,有强将魏国公徐辉祖却不用,奈何建文帝用人的本领太差,但凡用对了人,也不至于兵败身“死”,也不知是否真死了,这成了一个谜。
在运气上,朱棣可谓是好的魔幻。首先和平时期造反,以一隅敌全国,实力上不占优势,以藩王对正统,道义上不占优势,可偏偏就是运气好。
白沟河之战,朱棣面对大将军李景隆,由于兵力悬殊比较大,朱棣眼看败局已定,结果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南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而朱棣却趁机乘风纵火,最终取得大胜,彻底击溃南军。(主要是李景隆领军水平太差)
夹河之战,朱棣对阵南军大将盛庸,又是在关键时刻大风骤起,南军迎风作战,眼睛被风沙迷住,招架不住朱棣的进攻,南军再次大败。(主要是朱棣经验更丰富)
在朱棣起兵之前,朱棣被要求去京城祭祖,当时情况危急,朱棣不敢前去,便令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京城。朱棣的儿子都并非等闲之辈,齐泰要求抓住这三人,用来要挟朱棣。黄子澄则说:“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书生误国呀)
朱棣进攻济南的时候,守将铁铉佯装投降,引朱棣进城,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朱棣就这么去了。等朱棣到了城门的时候,城上的铁板突然落下,直接砸到马头上,朱棣被吓得大惊失色,马上逃离了城门。铁铉的计谋就差那么一点就成功了,如果朱棣被直接砸死,那就没有之后的明成祖了。(天佑朱棣也)
建文帝是一把好牌,打成稀烂,在自焚之前还在大喊:“齐泰,黄子澄误我”。而建文帝朱允炆犯了最大一个错误,就是急切抬高文臣地位,贬低武将地位,这也导致了这场内乱。朝中武将持观望态度甚至支持朱棣,李景隆的最后开门献城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