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歌剧是如何在欧洲诞生的?通过歌剧了解那个时代的欧洲

对欧洲中世纪的歌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欧洲,歌唱被认为是人类向上天祈祷方式。因此,在欧洲大陆上也诞生了多种诠释音乐的方式——音乐剧、歌剧、合唱等等。从不同的作品中,我们能窥见当时百变的社会形态。欧洲的音乐诞生于中世纪,主要服务于宗教,因此所有演出都是在教堂中进行演奏,并且为了配合诗朗诵而作,曲子的旋律也大多气势恢宏。

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被逐渐从封建神学中解放了出来,敢于对宗教统治发出一些反抗的声音了。该时期的音乐作品以激进为主,是歌唱性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较强。同时,音乐也不仅仅是服务于贵族和宗教的工具,而开始在民间渐渐普及,人们也通过音乐去探索人的价值。巴洛克时期与文艺复兴在时间上差不多,但风格上却有很大差异。

在这个时期,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和复杂,带有很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但与文艺复兴时期一样,该时期曲调的进行常常有形象化、象征性的特征。下面让我们通过几部歌剧,来了解一下那些时代的欧洲。

一、歌剧的伊始——被强迫的爱

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历史上艺术最惊心动魄、发展活跃的一个时期。许多国家的政局都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社会性质正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们的思想也逐渐从文艺复兴向启蒙运动过渡。同时,17、18世纪的宗教也不再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了——罗马教廷经过16世纪宗教改革的打击,权力地位都一落千丈,教会内部日益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逐渐接受人文主义,并积极支持艺术的发展,甚至很多音乐家本就是神职人员。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音乐逐渐脱离宗教的束缚,开始变得充满人性。在这个思想文化都得到解放的时期,艺术开始蓬勃发展,各种作品的涌现也令人目不暇接。

为了顺应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要求和历史发展潮流,一种新的声乐体裁——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将古希腊戏曲表现手法与世俗音乐完美融合。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就这样诞生了。

《达芙妮》的主要内容是:太阳神阿波罗用弓箭射杀了一条威胁女神和牧羊人平静生活的巨蟒,但在他射杀巨蟒之后就变得傲慢无礼,开始向周围人吹嘘他射箭的技术,还嘲讽爱神丘比特的弓和箭。丘比特向他的母亲维纳斯发誓,一定要报复阿波罗,于是他用箭射向了阿波罗。自此之后,阿波罗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狩猎女神——达芙妮。但达芙妮坚守忠贞,对阿波罗的追求完全无动于衷。最后,达芙妮祈求众神,当阿波罗搂住她时,让她变成一棵月桂树。

从这部歌剧中能够看出,人性正在蓬勃地发展。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不再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角色,而是与人类一样,有七情六欲、贪嗔痴很。

二、人性的迸发——奥菲欧与尤里迪西的爱情

上文中提到的《达芙妮》是世界上第一部歌剧,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很多曲谱都未保存下来。而世界上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是1602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映的《尤里迪西》,这部歌剧也被称为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歌剧。在不同的时期,奥菲欧与尤里迪西的爱情被刻画成了不同的版本,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奥菲欧与尤里迪西的故事,同样改变自希腊神话。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的乐神,他的歌声和琴声足以打动世间万物。当他与尤里迪西相爱后,有一次二人在河边共度甜蜜时,尤里迪西遭到毒蛇的攻击,并因此失去生命。悲痛欲绝的奥菲欧决定只身前往地狱拯救自己的妻子,他用自己的歌声与琴声打动了冥王,于是换来了一次拯救妻子的机会。但冥王却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在离开地狱之前不能回头看自己的妻子。奥菲欧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地狱中的妖魔鬼怪之后,终于找到了尤里迪西,并一路离开冥界。但在地狱通往人间的最后一段路上,奥菲欧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尤里迪西,于是违反规定的奥菲欧再一次失去了妻子。痛不欲生的奥菲欧不再唱歌弹琴,于是最后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一群妇女杀害了。

二人在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是个悲剧,但在歌剧《尤里迪西》中,这个爱情故事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悲痛到不能自已的奥菲欧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冥王,如愿以偿地带着妻子回到了人间。

1607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也创造了同样体裁的歌剧《奥菲欧》。歌剧的表现方式采取的也是当时正歌剧的演绎方式,音乐风格庄严肃穆、高贵典雅,但在剧情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奥菲欧回头时,尤里迪西就死去了。在这时,太阳神出现了,他因为怜悯奥菲欧,便带着奥菲欧的灵魂一起升入了天堂。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圆满的大结局,却也给予了观众一些心灵上的慰藉。从太阳神带着奥菲欧升入天堂的情节来看,神的身上也有了一些韧性,让整部作品也有了那么一丝温情。

1762年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迪西》。他创作的时期正处于正歌剧的改革时期,他认为应当抛弃正歌剧中那些脱离剧本和人物真实情感的华丽旋律和高超技巧,而应该将重点着眼于"人"。歌剧的结局同样进行了改编,尤里迪西死去之后,爱神出现了。奥菲欧用自己对妻子的爱感动了爱神,爱神接触了尤里迪西的身体,让他死而复生重回奥菲欧的怀抱。

以上几个版本都是歌颂爱情的,表达了人们对于这样热烈而又纯粹的爱的向往,也着重突出了"神"身上带着的人性中光辉的部分,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而到了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笔下,这个爱情故事就彻底变味了,整个故事情节也都变得荒诞不经。

在奥芬巴赫的笔下,奥菲欧变成了一个对感情不忠的人,他对尤里迪西早已厌烦,而尤里迪西也爱上了冥王化身的一个牧羊人。当尤里迪西被毒蛇咬伤后,冥王就把她带去了地狱。奥菲欧知道后十分高兴,但却被正义的神强迫着去营救尤里迪西。在这部作品中,连法律之神朱庇特都变成了一个邪恶的角色。他因为爱上了尤里迪西并得到了她的青睐,于是当奥菲欧到地狱营救尤里迪西时就故意吸引他回头。当他回头时,尤里迪西就消失了,此时的奥菲欧如释重负的走出了地狱。

这部歌剧的名字叫做《地狱中的奥菲欧》,从名字中就能看出整部作品阴暗的基调。作者利用与之前作品大相庭径的表现手法——喜歌剧,以及对剧情重新的编排,将剧中的神灵都描写成了玩弄感情的角色,借此来讽刺社会上那些道德沦丧的人。这部19世纪的"同人作品",将一个个毫无污点的神明拖入泥潭,给人们一种"哦,原来神也是会犯错的,神犯错后也是要被谴责的"这样的感觉。这对反抗宗教统治、激发人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诞生于市井的艺术——喜歌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歌剧也不再只是宫廷娱乐的产物。于是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民间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喜歌剧。

喜歌剧最早是出现于威尼斯乐派的正歌剧中,是在幕间穿插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滑稽片段,这些片段被称之为"幕间插曲"。由于这些片段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样,充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所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并逐渐发展为"喜歌剧"。

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的创作都是程式化的,内容千篇一律,有的歌者为了炫技还会擅自修改和替换原曲中的咏叹调。这使得歌剧变成了不顾剧情发展,只是歌者炫耀演唱技巧的独唱、重唱音乐会。这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连亨德尔的音乐剧在英国演出时,都遭到了惨败。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这种不满而产生的喜歌剧就产生了。

1733年,由佩格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在拿波里上演,这是早期喜歌剧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这部作品原本是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剧,可这部正歌剧上演的时候却反映平平,反倒是给观众娱乐的民间剧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并成为歌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部歌剧的剧情也非常简练,人物也只有三个——乡间老财主乌贝尔托、女仆塞尔比娜、男仆维斯波奈。故事描写了乡间老财主乌贝尔托由于独居多年,变得性格古怪。而他的女仆塞尔比娜却聪明伶俐,野心勃勃,一心想嫁给老财主,成为这座房子的女主人。但不管她如何引诱,古怪的老财主就是不上当。这时塞尔比娜想到了一个方法:她让男仆维斯波奈穿上上尉军装,假扮成她的未婚夫,希望激起男主人的嫉妒心。

二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塞尔比娜告诉乌贝尔托:她的未婚夫是一个上尉,现在准备娶她,并且要带她一起走,但要乌贝尔托承担陪嫁的费用。正当乌贝尔托犹豫时,假扮为上尉的维斯波奈出场了。他向乌贝尔托索取塞尔比娜的陪嫁费,并拿出刀威胁乌贝尔托:如果不出这笔陪嫁费,那么就要让乌贝尔托自己娶塞尔比娜。乌贝尔托权衡之后,决定自己娶塞尔比娜。他本就对塞尔比娜有些好感,又能省一大笔陪嫁费,塞尔比娜也也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女仆作夫人》的成功属于作者的无心插柳之举,却引起了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这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的争论,其是音乐观念的争论:以往的歌剧大多都是缺乏人间气息的神话故事、英雄故事和爱情故事。剧情单一刻板,人物角色缺乏个性。而《女仆作夫人》这样"接地气"的作品的出现,正好是一个绝妙的契机,让原本高大上的宫廷歌剧走向民间。歌剧也不再只是道德说教和伪善道德的崇高,而是充满生活气息,让艺术的存在更有价值。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途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纵观全文我们能了解到,音乐是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的,是从高贵归于平常的,是从不可高攀变得口耳相传的。这说明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是越来越趋近与平等和理智的。人类不再歌颂虚无缥缈的神灵,而是更相信自己的力量。音乐,不仅仅是感情的寄托,更是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聆听不同时代的声音,便能窥见不同时代的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