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是什么?这个运动倡导了哪些精神?

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运动的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受到启蒙时代影响,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蕴含着一股摧枯拉朽的动力,它主张破坏旧制度,建设新制度。作为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出了社会革命的要求,反映了封建势力与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但它毕竟不是一场政治革命,因而未能改变18世纪的德国现状。

这个运动倡导了一些颇能反映时代特色的精神:

1、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狂飙突进继承了启蒙运动理论家关于自然与人权的思想,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个性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反对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阻碍人的发展的一切僵化保守的教条;反对现存的合乎传统精神的处世态度;在艺术领域则否定任何相沿成俗的规则。

2、崇尚“天才”,认为“天才”体现了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完美人的形象。“天才”也是启蒙运动曾经运用过的概念,狂飙突进根据扬格的解释,赋予它新的意义。“天才”被认为是自由的人,他的行动不受任何社会的和形而上学的条件的限制;他不模仿别人,自身便是一种能够影响别人的创造性的力量。

3、“自然”在狂飙突进运动的词汇中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学术界重视。瑞士诗人、自然科学家哈勒曾经提出阿尔卑斯山应该成为文学描写对象的观点。

瑞士出生的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民约论》于1762年出版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返回自然”的口号,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说人脱离和平的自然状态,私有制和劳动分工的形成,使人类越发不文明。

德国市民阶级把卢梭的口号看作摆脱封建统治、建立一种自然的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口号。所谓“自然”,对狂飙突进的代表人物来说,意味着政治上反对封建诸侯的专制主义,艺术上反对模仿法国宫廷风格,提倡德国民族风格,把荷马、莪相和莎士比亚推崇为最自然的天才。

4、如果说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则狂飙突进更强调感情,认为在理性与感情的结合中,由于感情的巨大作用,可以使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对于感情的强调,显然潜伏着推崇本能的危险,有些作家常常把粗犷的人看作个人和艺术的理想。哈曼就特别推崇感官的激情,赫尔德则主张感情应由理性控制。

狂飙突进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在德国市民阶级中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国自三十年战争以来的四分五裂局面,被认为是不自然的政治状况。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形成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继启蒙运动时期重要学者托马修斯和沃尔夫之后,纷纷改用德语教学和著作,放弃用拉丁文治学的老习惯。在文学界继戈特舍德和莱辛创立民族戏剧的尝试之后,发掘民歌、民间文学传统,成为一时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