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都不识的罗蒙诺索夫如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
罗蒙诺索夫,俄国着名科学家,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他发现和创立了质量、能量不灭定律,创立了原子、分子物质结构学说、热的动力学说、气体分子运动论。1749年,他建立了俄罗斯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在应用科学方面,他研究过彩色玻璃的制造、植物的营养等问题。1755年他创建了莫斯科大学。他因此被誉为“俄国科学之父”、“文学上的彼得大帝”。
渴望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罗蒙诺索夫是一个渔民的儿子,俄罗斯北部北德维纳河流入白海一带的一个小岛——杰尼索夫卡村便是他的家乡。他1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出海打鱼了。辽阔浩瀚的大海,处处使他感到新鲜神奇。在这种时候,他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要父亲作答。
“海水为什么会发亮?”
“天上怎么会出现北极光呢?”
“为什么海水要涨潮呢?”
父亲有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他这许多无休无止的“为什么”。
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个少年人。他要揭开天地间的一切秘密,因此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有个邻居叫舒布诺伊,是个识字的农民。罗蒙诺索夫便跑去请他教自己识字。舒布诺伊告诉他:把一个一个字母拼起来,就能读出字音。罗蒙诺索夫高兴地练了起来。可是,开头他怎么也读不好。“读书和干活一样,开头难。”舒布诺伊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罗蒙诺索夫相信他的话,拿出了同风暴作斗争的毅力,越难读,他越是下力气去读。终于,他能一整页一整页地读了。
罗蒙诺索夫的母亲是继母。她一见他在读书,就说他偷懒,不爱干活。于是,继母不是叫他去干这个,就是叫他去做那个。为了逃避继母的打搅,他常常要躲起来,忍饥挨冻,偷偷地读书。
不久,罗蒙诺索夫就开始练习写字了。他以顽强的毅力,养成了每天都要读书和写宇的好习惯。有人告诉他算术是各门科学的钥匙,于是他历尽千辛万苦,弄到了一本算术书。算术这本书里的词句很难懂,但是他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他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不少算术知识,还学到了一些物理学、几何、航海和天文学的知识。他多么向往书中所展示的科学世界啊!他多么想到那个神奇的世界里展翅飞翔啊!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到莫斯科去!
作为父亲怎么会理解儿子的心理呢?他哀叹着说:“你还要学些什么呢?你想做神甫,还是想做官?”
罗蒙诺索夫这样回答了父亲:“我不想做神甫,也不想做官,我想知道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不识拉丁字的“差等生”
罗蒙诺索夫开始学生生活时已经19岁了。那是在远离家乡一千多里的莫斯科。
“救主学校”是当时莫斯科最好的一所学校,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罗蒙诺索夫为了进入这所学校,绞尽了脑汁。终于,他冒充贵族子弟进入了这所学校。
教室是一昏暗的房间,摆着几排长桌和长凳。教师来上课的时候,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新来的学生。
“你认识拉丁字吗?”教师问道。
当教师知道他一个拉丁字也不认识的时候,便毫不客气地说:“坐到最后面一排去!”
原来,座位是按着学习成绩的优劣排列的。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配坐在最前排。
罗蒙诺索夫听人说过,许多科学书籍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所以,他决心要学会拉丁文。可是,头一天学拉丁文,老师已经讲一个钟头了,他还什么也没听懂。后来,他费了很大的劲,才猜到了教师反复讲的那个古怪的字,就是“头”的意思,于是,他高兴极了,就像他从前乍一学会拼音时所感受到的快乐一样。
第一天放学时,他已经认识了好几个拉丁字单词。他自言自语地重复着它们,清点着自己的战利品。同学们讥笑他,说他是个傻瓜,快20岁了还来学拉丁文。他的同学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少年。罗蒙诺索夫并不害怕讥笑,他的座位很快由最后一排提到了最前排。
在莫斯科的学习过程中,罗蒙诺索夫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父亲一方面以继承家产的条件诱惑他回去。他虽是渔夫,毕竟有一个不愁吃穿的家当。另一方面,又以不供给任何费用来威胁罗蒙诺索夫。因为罗蒙诺索夫只能靠学校发的一点津贴维持学习和生活。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动摇他的意志。
学校附近是个热闹的地方,街面上有各种店铺,对学生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叫卖各种吃喝的声音,总是从窗户飞进教室。每当这个时候,所有的脑袋都会转向窗口。可是,只有罗蒙诺索夫对这些无动于衷。
罗蒙诺索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这样的环境里,只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学完了三年的课程。等他升到高年级的时候,已经和同班同学的年龄差不多了。
罗蒙诺索夫并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消耗在图书馆里。他不仅看遍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有用的书籍,还经常到市内的图书馆去看书。他顽强地学习着,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牢牢地记住。他不仅掌握了拉丁文,而且阅读了大量的希腊语、波兰语、斯拉夫语、德语等书籍。他为了能在科学的“天堂”里飞翔,艰苦地锤炼着翅膀。他没有像他的同学们那样,度过了舒舒服服的学生时代,而是走着向科学高峰攀登的艰难曲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