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战国早期霸主,为何魏国很多人才投靠他国呢?

魏国在战国早期非常强大,在整个战国有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有一百多年魏国都是第一强国。即便秦国出现了秦孝公,当时秦国的实力也被魏国碾压。由于魏国继承了春秋霸主晋国的很大一部分,魏国在很多领域都非常繁荣,因此,魏国也出现了很多人才,如商鞅、张仪、范睢等魏人,然而这些人最后都没有留着魏国,而是跑去为他国卖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魏国的强大有很多原因,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让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初时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依法治国,让魏国成了战国最早的霸主。并且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然而魏国的强势没能一直持续下去,在魏惠王后,魏国的君王无能导致了臣子之间互相倾轧,增加内耗。比如临死前才举荐商鞅的公叔痤,迫害孙膑的庞涓,迫害范雎的魏齐,很多人才都在这场内耗中流失了。不仅如此,魏国虽然率先变法,但是不够彻底,魏国总体上还是贵族阶级统治。

反观秦国,商鞅变法中大量贵族被清理,权利集中在秦王手中,法令和改革措施都能保证施行,不会遇到其他贵族的阻力。

当然魏国之所以内斗多,侧面也反应了其人才多,也就是所谓的“内卷”,只不过内卷的过程中,真正有才华的一批人被卷走了,留下的一批人反而是擅长权利斗争、勾心斗角的一批政治家,这让魏国的国内环境越发的恶劣。

随着其他几国的强势崛起,魏国却开始走下坡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有才能的人看到魏国这样的境况后,纷纷失去了信心,于是选择了离开。而且魏国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四通八达,但凡知道哪个国家的招贤令或者哪个国君招贤纳士,往往会前去投奔。相比于后世不识才魏国的国君,秦国因为自身偏僻,起步较晚,人才稀少,因此对人才格外重视。这些都是为何很多人才会投奔秦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