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董卓是毁掉东汉的罪魁祸首?他做了什么?

为什么说董卓是毁掉东汉的罪魁祸首?这是因为,董卓就是一个大老粗,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经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把经济破坏了,这个王朝还能久吗?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董卓实在是不懂怎么搞经济。

东汉末年,和很多朝代一样,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贪污腐败的泥潭之中。这个时候如果有哪位猛男出来搞经济改革,或者对官僚贪腐进行限制,或许东汉还能缓一口气。

不过很可惜的是,东汉没有等来这样的人才,反倒是等来了董卓。董卓是个赤裸裸的大军阀,这辈子就喜欢舞枪弄棒,你掏出5块钱来,或许他还能认识,但是你让他去搞全国经济,那就扯犊子了。

当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物价已经相当高了。董卓来了以后,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到处捣乱。

董卓跑来以后,不仅没有稳住物价,反而为了一己私利,烧杀抢掠,把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除此以外,董卓为了中饱私囊,派人挖了大量的汉墓。

如果说这只是私德上的问题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董卓就不可饶恕了。他大量搜集长安、洛阳的铜器,将这些铜器熔了铸造钱币。

汉朝一般沿用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这种钱分量足,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可董卓铸造的钱币,比过去的五铢钱小了一大圈,关键是质量还很差,甚至连字都看不清楚。

这玩意儿谁爱用谁用,反正我不会用。这或许是当时大多数老百姓们的心声了。由于小钱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直接导致物价飞涨,就连良币也跟着一起贬值了,东汉末年的通货膨胀由此拉开了序幕。

巅峰时期,一石谷能卖到50万钱,你觉得这种钱还能用吗?所以说东汉末年,老百姓宁可恢复远古时期的以物易物,也不肯继续再用官方发行的货币了。

官方发行的货币被淘汰,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就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各路诸侯都能够对朝廷兴师问罪,毕竟大家手里的筹码都差不多,东汉不亡才怪。

二、董卓的危害,严重伤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实董卓铸小钱的行为,并不是他首创。早在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就曾经大量铸造劣质钱币,以此和朝廷铸造的良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

吴王刘濞的劣币,只需要半个良币的铜就能造出来了,甚至所需物料更少,所以说吴王刘濞没多久就富得流油了,他这才有了发动七国之乱的底气。

董卓铸小钱,和吴王刘濞铸造劣币,其实情况基本类似,他们的行为,对汉朝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自从董卓干了这事儿以后,后来人就有了启发了。比如说效忠刘备的著名经济学家刘巴, 他就想到了铸大钱的方式,反其道为之,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什么是铸大钱呢?刘备刚入蜀的时候,兜里没钱,心里很着急。为此刘巴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铸造一种名叫“直百五铢”的钱币。这种钱币只有普通五铢钱的4倍重左右,但是面值却价值100枚五铢钱那么多。

等于说,刘备用4枚五铢钱,就平白无故地从老百姓手里,还走了100枚五铢钱。随后他把这些收来的五铢钱熔了继续铸造直百五铢,1个月的功夫,刘备的府库里就堆满了五铢钱。

刘备的成功案例,立马引起了孙权的兴趣。孙权比刘备还要狠,直接上“大泉五百”,就是说一枚大泉五百,面值和500枚五铢钱一样,实际重量也就五铢钱的四五倍重而已。

后来孙权觉得不过瘾,又搞了一堆夸张的钱币,比如说“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大泉五千”等等。要不是那些本地土豪们强烈反对的话,孙权的欲望或许会突破我们的想象。

北方的曹操和曹丕就比较奇怪了,他们为了稳定物价,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可惜收效甚微。因此他们索性就摆烂了,让市场来决定一切,以物易物未必不是一个良好的买卖方式。

结果反倒是曹魏的经济状况最好,而蜀汉和东吴则一塌糊涂,坐等倒闭。这就是为啥继承曹魏江山的西晋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经历了董卓之祸以后,老百姓们对朝廷铸造的货币,已经没什么好感了。即使后世王朝又把五铢钱搬了出来,可老百姓还是觉得,以物易物是比较实在的。因此一半钱币,一半绢帛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总结:相对来说,曹操对东汉的经济还是有功劳的。

没有曹操,大汉哪有400年江山?最后那30年,还不是曹操给续上的吗?天命如此的真谛,其实就是由于王朝腐败,导致经济无法扶苏的事实罢了。

只有把一切推倒重来,换一桌人来玩这场游戏,才能重启游戏,给人们以希望。曹操能在东汉这个烂摊子即将垮台的时候,接过接力棒,稳住大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尤其是在董卓把东汉末年的货币体系给破坏了以后,维持稳定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所以说,曹操对东汉是有功劳的,至少这30年是白捡的,不需要老刘家的子孙多努力。

当然了,曹操也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倒重来,换一批人来玩这个游戏。所以说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他儿子曹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