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刘禅真的“扶不起”吗?他看似无能,其实很精明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自刘禅,三国后期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刘禅看事情不妙便向曹魏投降,并以“安乐公”的名义去魏国“吃喝玩乐”,大将军司马炎问刘禅“颇思蜀否?”,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从此便有了乐不思蜀这个词语,其实也是对刘禅的一种嘲讽。

那“扶不起的阿斗”真的傻吗?个人觉得不是,刘禅不但不傻,而且精明得很。看一下古代帝王在位时间排行表,在位时间最长的当属康熙,在位61年,在位时间超过40年的君主,不超过20个,那后主刘禅便是其中一位,如果刘禅比较傻,不可能在位41年。

在三国后期,各个诸侯国纷纷被灭,刘禅知道自己没有实力和魏国抗衡,所以选择投降,还主动迎接邓艾,这样主动服软,这样看似刘禅很傻,送人头。不是的,刘备在世,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在,诸葛亮在,都未能战胜曹魏,可见曹魏的实力有多强大。

当邓艾大军兵临城下,作为君主的刘禅有两种选择,首先迎战,刘备班底都没干过曹魏,刘禅的班底就更不行了,这一点刘禅知道。所以刘禅选择了主动投降,有人会说刘禅没骨气,换成我,我就要拼个鱼死网破。那鱼死网破是有条件的,足够大的鱼对待实力相当的网。

当时的蜀国充其量也就是个泥鳅,不够给渔网挠痒痒,没有实力和曹魏斗。所以刘禅开城投降是把蜀国百姓放在首要位置,投降可能会被善待我的臣民,如果打起来,臣民必当遭殃,从这点来看,刘禅和刘备一样都是仁义之人,也是聪明之人。

“乐不思蜀”被看为是嘲笑刘禅的话语,可以说刘禅没出息,没骨气,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讲,他也是被逼无奈。当时“安乐公”刘备和蜀国老臣在魏国时,司马昭假装设宴款待,摆酒奏乐。音乐并不是供人欣赏的,是刺激刘禅和蜀国旧臣。大臣们听到音乐都非常悲伤,只有刘禅面带笑容,拍手助兴。司马昭试探性刘禅“颇思蜀否?”如果刘禅回答,我很思念蜀国,尽快让我回去,难免被认为是回去整顿兵马准备复国,刘禅很可能被斩杀,所以刘禅“此间乐,不思蜀”这短短几个字,让司马昭失去戒备。

事情还没完,蜀国大臣郤正对刘禅的回答不满意,对刘禅说:“先帝宗庙,俱在蜀地,焉能不思?”果然没过多久司马昭复问一遍,刘禅按照郤正说法说了,司马昭追问这是郤正教你的吧?此时刘禅略显不好意思的说,是他教我说的,司马昭见此大笑,你们蜀国摊上这么愚蠢的君主何有不亡之理?刘禅也因此再次回到蜀地,安度晚年。

刘禅为人大智若愚,放弃面子保全身体,遇到事情很清楚,很冷静,并不完全是大家眼中的傻阿斗,兵临城下投降,保住蜀国百姓,酒宴上装傻骗过了司马昭,又保全了自己。

世人皆说阿斗傻,其实阿斗怕挨打。

大智若愚全被骗,救得蜀人千千万。

其父梦想未实现,蜀汉延续几十年。

倘若七星灯不灭,怎由司马乱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