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为大明朝对官僚、官僚体系、权臣、贪腐的整肃。而对外之上,朱元璋更是建立了九王塞边体系,分封诸子,以藩为屏,拱卫中央。

这其中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被敕封为燕王,藩属北平;与秦王朱樉(藩属西安)、晋王朱棡(藩属太原)、宁王朱权(藩属大宁)等人身居重镇,兼领军权,位高权重。

但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由于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倚重(甚至以他为监国),加之朱标太子宽厚仁德、颇得人心,包括朱棣在内对于皇权、皇储之位并未存在觊觎或者说未敢存觊觎之心。可惜的是,也正是这年太子朱标在巡视西安返京之后,身染病患,不久便薨逝。

皇储之位空悬,自然也让人趋之若鹜。嫡二子秦王朱樉与次妃邓氏,更是有了纹绣龙袍等僭越之举,但朱元璋很快便确立了朱允炆的承祚地位,立其为皇长孙。

事实上,朱允炆虽然被册立为皇长孙,但由于与父亲朱标一般仁德更兼之年轻、缺少政治经验,朱元璋对于长孙朱允炆的继位,也是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蓝玉案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的产物,藉由此案蓝玉、傅友德、冯胜等手握大权之人尽皆被诛戮。

而就在蓝玉案发后的第二年,洪武二十八年朱棣在一桩“索马事件”之中,也已经彰显了他的野心。

是年, 朝鲜使臣前往大明朝贡,而在途径北京之时,朱棣对于朝鲜上贡大明的骏马十分喜爱,便向朝鲜使团索取马匹。为了讨好这位手握大权的实权王爷,朝鲜使臣自然识趣地将马匹馈送给了朱棣。

此事后,朱棣的心路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从最开始的喜悦到联想到父亲设置的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不安,直至自己坦白自首,父亲朱元璋留下了一句“朝鲜王何得私交?”

这样的重话之下,朱元璋显然已经对朱棣有所怀疑,并在洪武三十一年病情沉重之时,连下两道敕书,以挟制朱棣。

两道敕书一道是给予武定侯郭英,另一道则是给予都督杨文。其内容如下:

“朕有天下,胡虏远遁久矣。然萌孽未殄,不可不防。今命尔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之副,启辽王知之,以辽东都司并护卫各卫所步军,除守城马军及留原一百存守斥候,余皆选拣精锐,统领随辽王至开平迤北,择险要屯驻提备。一切号令悉听辽王节制。”“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随辽王往开平替备。一切号令,皆出自辽王,尔奉而行之。大小军官悉听节制。慎毋贰心且有疑志也。”

在这两份敕书之中,朱元璋将号令之权委于辽王,而非朱棣。临死之前,朱元璋更是留下遗言“燕王不可不虑!”作为一个出类拔萃,从社会底层依靠屠龙而成为恶龙的政治家,这不仅是朱元璋对于孙子朱允炆安稳承位所做的努力,更是对政治、政局、儿子的敏锐感知。而之所以不去杀朱棣,一则是虎毒不食子,更遑论朱棣还是一员久经沙场的骁勇之将,对威慑、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有着重要作用;另一则便是他对于自己安排的信心,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敕令足以挟制野心勃勃的儿子,自己遗留下的政治遗产(一如托孤驸马梅殷)足以让孙子朱允炆作稳帝位。

但是很遗憾,再优秀的谋划也是靠人来实现的。而朱允炆,显然是“粪土之墙”一般,昏招尽出也成就了叔叔朱棣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上位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