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太极宫的作用有哪些?太极宫原来的名称是什么?
大明宫名气实在是大,不过有一个宫殿也毫不逊色,那就是太极宫。太极宫位于隋唐长安城宫城,与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三大内,处于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内有别殿、亭、观三十五所,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
太极宫建于隋初。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京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据考古实测并参考文献记载
可知,宫城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其中掖庭宫宽。702.5米,太极宫宽1285米,东宫宽832.3米,是一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宫城的北墙即是外郭城的北墙的一部分,西墙则与今西安城的西城墙在同一直线上,其南段为西安城西墙的北部所压;南墙则在今西安城内西五路以南80米处,今之“西五台”恰在宫城南墙之上;东墙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内革命公园的西端,向北经尚平路一带。
宫城南面隔横街与皇城相望,北面为’西内苑,东墙外为兴安门街,西墙外为芳林门街,宫城中太极宫、东宫、掖庭官南北宫墙长度“相齐”,即南北宫墙长度相同。这比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合5。3米),墙基宽9米一12米来看,构筑得更为坚固高大。
太极宫遗址位于西安市核心区内,全为现代建筑所覆压,尚无条件进行考古发掘。据勘测及文献记载可知,宫城(包括东宫及掖庭宫)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宫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墙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墙基宽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东城墙部分的宽度是14米多。
太极宫唐末太极宫毁于战火,至今遗址犹存。唐太极宫遗址的地面建筑大部分已经被的西安城城建所叠压。留存在地面的一些遗迹最著名的是西安莲湖路南边的西五台云居寺,这座寺庙是修建在唐太极宫南面宫墙遗址之上。西安莲湖公园的承天阁修建在太极宫正南门承天门的遗址之上。西安光学仪器厂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校西校区内的唐城墙遗迹也应该是唐太极宫北墙遗迹,宫殿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