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将一个已是极速衰退的国家再次拉回到正轨,并逐渐中兴之时,他又被群臣抛弃,被逼退位,让他人摘了果子。

一场夺门之变,让他苦心经营八年,并带回中兴的大明,被他人所夺。他不但失去了天下,更是丢了命,还背负上了“戾”这样的恶谥。而后,他虽然被其侄子明宪宗认可了皇帝的身份,但其所的待遇却远远不是皇帝该有的待遇,先是仅得到五个字的谥号(正常情况下,明朝皇帝的谥号都是十七个字),且还没有庙号(直到南明时期,才被追尊庙号为“代宗”,且谥号才被提到十七个字),同时,他也未被葬到皇家陵园中。

只得说,朱祁钰,他就是历史上最为悲剧的一个明君。

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朱祁钰执掌皇权虽不长,但也有八年,这八年的时间,他足够将朝堂的臣子全部换成忠于自己的亲信,可为何到了紧要关头,“夺门之变”这样的谋朝篡位之举,却能轻易完成?

“夺门之变”,能轻易完成,明英宗能再次复位,这得益于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朱祁钰多病,且无子(朱祁钰曾有一子,即怀献太子朱见济,但早夭,此后代宗再无所出)。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古就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事情,古人认为只有有了儿子,自己的家业才能流传万代,若没有儿子,即使拥有万贯家财,最后也是一场空,因此古人是十分重视传宗接代。

对于皇帝而言,子嗣更是尤为重要,正如北宋宰相韩琦当年劝阻无子的宋仁宗立嗣时,所说:“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皇帝若有子嗣,则天下定。反之,若无子嗣,则天下动荡。而之所以皇帝的子嗣至关重要,是因为若有子嗣,则皇族宗室之人就不会生出异心,而皇族不乱,天下多数不会乱,同时皇帝有子嗣,也就意味着他的基业将有人继承,不会拱手让于他人,如此那些跟随他们的臣子也就会安心的继续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而君臣一心,天下稳矣。

但若是皇帝无子嗣,那这些群臣就必定不会一心,他们必定会为自己的利益,转而去投靠那些可能坐上皇位的皇族宗室。毕竟,这些人当官,多数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此时皇帝若有子,那他定会专心去辅佐他,因为等他的儿子继位,因他父亲的关系,念其功劳,虽不一定能继续得到重用,但荣宠还是会有的,子孙后代还是能受到恩荫的。但若是皇帝无子,那之后宗室之子继位,若事前没有跟他搞好关系,那定然是会被逐渐排挤出朝堂的,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位置定然会被新任皇帝的亲信所替代。

在当时,朱祁钰恰恰就无子,试想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会有多少臣子能真心实意的去辅佐他,而没有其他的小心思呢?当然,如若朱祁钰此时无子,那倒还好,毕竟此时朱祁钰才29岁,生子还是有希望的,仅仅只是这样,那些群臣虽可能会有小心思,但不至于有异心。

但是,坏就坏在,朱祁钰不但无子,且还重病,这就坏了。试想,一个重病,且还无子的皇帝,怎能让其他一些臣子没有异心呢?他们肯定就会为自己打算。毕竟,此时朱祁钰看起来已是时日无多,还无子,所以这皇位注定是要落在其他朱姓皇族的身上。

因此,此时,对于这些朝臣而言,要想发达,要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他必须要做的就是,尽快找一个有资格当皇帝的人,然后扶上登上帝位,来一个拥立新君之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续飞黄腾达。如此,基于此,夺门之变能够轻易成功,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朝中众臣而言,他们没有必要去为一个将死,且无子的代宗拼命,为他拼命,他们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反而有可能让自己家破人亡,而若是支持新君继位,至少自己还能保全自己现有的地位,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就在群臣多数都秉持着这样的态度下,代宗被废,英宗复位,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英宗是嫡长子,而代宗却是庶子。夺门之变能轻易地完成,除了代宗多病,无子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英宗嫡长子的身份。英宗是孙皇后所生,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而且还是宣宗亲自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英宗的身份无疑要比代宗来得更为的正统。

而英宗正是依靠着这正统的身份,才让夺门之变得以顺利地进行。当时,代宗虽重病,但还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他还是有希望恢复健康的,因此当时朝中虽有部分臣子有异心,但也有部分臣子是秉持着继续拥护代宗为帝的态度的,希望代宗能够恢复健康,继续执掌皇权。但是,随着英宗的出现,这些臣子就不得不转换态度,毕竟英宗的身份更为正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代宗,是被群臣推上皇位的,所以严格意义上,英宗才是真正的皇帝,而代宗只是一个代理皇帝。

因此,当英宗出现时,在代宗重病,无子的因素下,这些原本支持代宗的臣子,在综合利弊下,他们自然是选择支持英宗,毕竟英宗也是皇帝,支持他,后世史书也不会说他什么,同时还能依旧享受到荣华富贵,何乐不为呢?

其三、于谦的“不作为”。正如明未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谈论夺门之变时所说:“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作为代宗最为信任,也是最为倚重的臣子,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当时可是直接控制着京城内外的军队,如若他要平定夺门之变,可谓是轻而易举,只要他果断的行动,夺门之变断然不可能成功。

可是,事实上,当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是毫无动作,他可以说,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代宗被废,英宗复位。当然,于谦这么“不作为”,并不是因为他怕死,也并不是因为他不忠心于代宗,只是他太爱这个国家,他知道,即使他起兵平叛,最终登基的还会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因此这个平叛毫无意义。同时,这个平叛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如若操作不当,还有可能让明朝的统治出现动荡,这是完全得不偿失的事情。因此,对于于谦而言,他的不作为,恰恰就是最好的作为,这是对明朝的江山最好的保护。

总的说,夺门之变能够轻易成功,这完全就是必然的结果,代宗重病,又无子,群臣因此离心离德,而执掌京城内外兵权的于谦又是忠君体国的忠臣,他不忍天下动荡,因此是坐以待毙。如此,一个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夺门之变,它岂能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