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清代中堂、宫保、中丞是什么官职?哪个官职权利大?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官职的文章介绍,欢迎阅读哦~

在诸多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中,类似“中堂大人”、“中丞大人”的清代官员名称,时常出现。如此称呼既不能表现出官员对应品秩,又无法彰显官员对应职权,时常让人迷惑,如此称呼到底对应何等官职?在清代“九品十八级”的官制体系中,又属于何种行政级别?另外,在史书记载中,又有着类似“李宫保”、“袁宫保”的人物记载,其中的“宫保”又代表了什么呢?

首先,在影视作品的演绎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上述称呼一般为下属官员对上级官员,或者同级官员之间的称呼,甚至皇帝用以对臣属的宠溺称呼。由此可见,上述三种官员称呼应该为“尊称”。

对于“中堂”称呼,清初文学家王士祯在其所著《池北偶谈》中,有着明确说明:

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明代内阁大学士形象

也就是说,“中堂”一般代指“殿阁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

所谓“殿阁大学士”,即为清代“三殿三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大学士的称呼。关于内阁大学士的品秩,《清史稿·志八十九·职官一》明确记载: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也就是说,“中堂”乃系清代“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中的最高行政级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正国级干部。

而“中丞”的官员称呼来源较为久远,汉代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的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为御史丞,一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的具体职能即为“掌管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也就是说,汉代的御史中丞基本相当于清代都察院的副都御史或者右都御史。

《明史》有载:“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也就是说,明朝一般会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朝建立以后,清承明制,为便于巡抚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一般会加之“右都御史衔”。对于兼领官职的上级官员,一般会以其最高官职予以称呼,于是巡抚便被成为了“中丞大人”。经过加衔的清代巡抚,品秩也会较单纯的巡抚升一级,变为正二品,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

“宫保”之称谓,乃系明、清两代用以“加衔或死后赠官”的虚职名称。三公之太师、太傅、太保;三孤之少师、少傅、少保;东宫三师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东宫三少之太子少师、太师少保、太子少傅均属于“宫保”称谓范围。封建皇权社会的太子,亦称“东宫”,上述掌佐天子或辅导太子的名誉官职就被称为了“宫保”之职。清代官制体系中,三公品秩为正一品,正国级;三孤和东宫三师品秩为从一品,副国级;东宫三少品秩为正二品,省部级。

由此可见,在清代能够被称呼“中堂”、“中丞”或者“宫保”的官员,最低也是个省部级的高官。地方上,乃系可以开牙建府的封疆大吏;朝廷上,也是权倾朝野、位高权重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