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泊之战之中,骁勇善战的满洲八旗兵为什么会惨败?
对和通泊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古以来,无论是秦汉、隋唐、两宋还是大明,北方游牧民族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虽然每个朝代都发力征讨,但是阻拦游牧骑兵的长城,却从未间断过烽火。
这种情况在清朝初期得到了改变。努尔哈赤在东北深山老林里宣布“七大恨”反明后,八旗军队所向披靡,不仅攻陷明朝、入主北京,还东征朝鲜,西降蒙古,无往不胜,曾经历朝历代为之头疼的边患得以缓和。
正因为如此,骁勇善战的满洲八旗兵,被人称作东亚第一雄师。有着“不可战”之说。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满清精锐,却在雍正九年时,征讨再次祸患边塞的蒙古准噶尔汗时,却遭遇惨败。一万多清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军的18位将领,阵亡或自杀的有14位。这就是让满洲八旗倍感耻辱的“和通泊之战”。
八旗兵历来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为何在和通泊一战中招致惨败,以至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呢?
一、崛起的准噶尔汗国。
1644年5月,多尔衮率领满洲、蒙古、汉八旗共10余万大军,从山海关一路南下,将李自成赶出北京,将明都城占为己有。同年顺治从盛京移驾北京,宣示着清朝正式对全国的统治。
与此同时,远在西北的维特拉蒙古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迅速崛起,成为西域和中亚一带新的霸主。
到了康熙时期,在噶尔丹的领导下,准噶尔汗国不断扩张,实力达到巅峰。蒙古军队西攻吉尔吉斯、哈萨克,北御俄罗斯,东攻归顺于清朝的喀尔喀蒙古。还一路追击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其骑兵部队距离北京仅700里不到,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打击桀骜不驯的噶尔丹,康熙曾三次御驾亲征,并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之战中大败格尔汗骑兵。但是由于塞外地域广阔,蒙古骑兵机动灵活,因此并没能将其彻底剿灭。此后准噶尔汗国发生动乱,汗位被策妄阿拉布坦夺得。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开始继续奉行抗清政策。
二、双方实力的对比。
和拥有近2亿人口的大清帝国相比,准噶尔的人口、经济、军事总体量未免太过弱小。但是由于它地处西域和中亚战争频发之地,其军事技术和武器水平,多效仿土耳其、俄罗斯和欧洲。因此不仅装备有土耳其重型火炮,其中亚火绳枪无论在射程和精准度方面,都要远远领先于大清八旗军的鸟枪、火铳。
此外,由于八旗兵入关后,常年驻守大城市,过去引以为傲的骑射技术早已不复存在。和精于奔袭马战的准噶尔骑兵相比,战斗力也明显落于下风。
急于完成康熙心愿的雍正心知,如果打阵地战,八旗军可能毫无招架之功。为此,他决定从西部和北部出兵,采取稳打稳扎之战术,一边筑城一边推进,不断蚕食准噶尔汗国。
按照计划,由岳飞后裔岳钟琪担任西路军主帅,直捣乌鲁木齐。华夏第一名将傅尔丹为北路军主帅,其麾下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科尔沁蒙古兵、东北索伦骑兵等共计20000人,在北路吸引敌军注意,为岳钟琪突袭乌鲁木齐做策应。
1730年,准噶尔名将小策凌敦多布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突袭西路军物资供应基地。几千清军战死,12万马匹被掠夺,岳钟琪因此对准噶尔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再进攻乌鲁木齐。
三、和通泊的惨烈屠杀。
当时北路的傅尔丹正在科布多筑城,在接到朝廷主攻命令后,他留下6000绿营兵继续筑城,1300满洲兵负责防守,自己则亲率17位大将和13000八旗精锐,准备突袭阿尔泰。
1730年6月9日,傅尔丹誓师出征。从沿路抓获的准噶尔俘虏口中得知,此时的准噶尔汗国正爆发内讧,吉尔吉斯又出兵进犯,正是进攻的千载良机。
只是建功心切的他,并没有料到这是准噶尔的诡计。他命令士兵加速前进,直扑阿尔泰,力争消灭那里尚未集结完毕的三万准噶尔兵。
直到行进至博克托岭时,傅尔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但此时大军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傅尔丹下令全军后撤,从和通泊方向回营。可是蒙古骑兵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他们很快在和通泊追上了清军,用重炮和火枪猛烈进攻。索伦和科尔沁蒙古兵等先头部队先后被全歼,所有主帅均战死或自杀。
此后准噶尔骑兵围攻傅尔丹大营,4000满洲八旗精锐损伤过半。傅尔丹带残部一路狂奔,领着2000残兵及4位将领侥幸逃入城中。其它14位副都统及7000多精锐八旗、索伦骑兵全部战死或自杀,战损比高达70%。
经此惨败后,北京城哀声一片,八旗家族家家戴孝。雍正也放弃了平定准噶尔汗的念头,将这一历史重任交给了儿子乾隆。这才成就了乾隆“十全武功”之首的“平定准噶尔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