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宫之奇谏假道》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古文观止·宫之奇谏假道》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左传·僖公五年》

【题解】

僖公五年,晋献公两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本篇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被晋国的花言巧语,以及宗族观念、神权思想所蒙蔽,但虞公不听谏言,最终虢国、虞国先后被晋国所灭,虞公成为晋国的俘虏。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45]。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46]。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47],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48]。岂害我哉?”

【注释】

[45]晋侯:晋献公。复:又。假:借。鲁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46]表:外表,这里指外围,屏障。

[47]辅:同“酺”,面颊。车:牙床骨。

[48]宗:同祖,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国君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启,对入侵之敌不可以放松警惕。上次我们答应晋国借道已经很过分了,难道还允许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托,没了嘴唇,牙齿就得受凉,’这就如同我们虞国和虢国相互依从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君是我们的同宗,难道他会加害我们吗?”

【原文】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译文】

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就因为太伯不听从父命,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也是周文王执掌国政的大臣,也曾为王室立下过汗马功劳,功勋受封的典册还藏在官府里。现在,晋国一心想要消灭掉虢国,又怎么可能会怜惜虞国呢?况且,它对虞国还能比对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吗?桓叔、庄伯两个家族又有什么罪过,竟成了晋侯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晋侯了吗?亲族之间因为权势的争夺,尚且加以杀戮,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

【原文】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49]。”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5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5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注释】

[49]据:依附,这里指保佑。

[50]繄(yī):其物,那件物品。

[51]冯:同“凭”,依附,凭借。

【译文】

虞公说:“我祭祀鬼神的物品丰盛而且洁净,神灵必然会保佑我的。”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会随随便便亲近某一个人,他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因此,《周书》上说:‘上天不会亲近某一个人,只会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佐。’又说:‘黍稷这类祭品的味道并不是真正有芳香,而只有美德才有芳香,鬼神才会去享用。’又说:‘人们拿来的祭品虽然没有什么异同,但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进献的才算是真正的祭品,鬼神才乐意享用。’如此说来,如果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祭品再丰盛再洁净,鬼神也不会享用。神灵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如果晋国消灭了虞国,崇尚德行,把芳香的祭品进献给鬼神,鬼神难道还会吐出来吗?”

【原文】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5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53],遂袭虞,灭之,执虞公[54]。

【注释】

[52]腊:年终的大祭,这时可以放纵官民饮酒作乐。

[53]馆:驻扎,住。

[54]执:逮捕,俘虏。

【译文】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给晋国使者借道。宫之奇便率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等不到年终腊祭就要灭亡了。晋国会在这次借道之行中灭掉虞国,不必再次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晋军回师途中驻扎在了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一举将其歼灭,并且俘虏了虞公。

【评析】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假道灭虢事件。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其用心实在险恶。幸有贤臣坦诚相谏,准确分析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冥顽不化的虞公既不听劝,也不抗争,最终导致国破家亡,为天下人留下“虞公之不可谏”的笑柄。

虞国的灭亡,就灭在虞公太依赖同族关系和神灵保佑的愚昧思想,对不义之徒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