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三千人就控制了朝廷 董卓是怎么做到的

对为何董卓带3000人进京就能控制朝廷?他是如何做到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就是从董卓进京控制朝廷开始的,这一事件也被认定为广义的三国开始,董卓作为地方军阀进京控制朝廷,这在东汉近两百年的历史上是首次出现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朝廷名存实亡,而由于董卓倒实逆施,引发了天下诸侯对董卓的讨伐,从而开启了三国的乱世。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并州牧的董卓只是个地方官,为什么他能进京左右朝廷?为什么是董卓,而不是别人?

一、董卓进京前的宫廷斗争

汉灵帝在世时,尚能控制朝廷勉强保持稳定,规模宏大的黄巾起义就是在汉灵帝手上平定的,汉灵帝一去世,各种野心人物开始粉末登场,朝廷上开始涌现出争权夺利的生死之战,这其中有两个关键人物,第一个是何进,第二个是袁绍,董卓能够进京,就拜何进与袁绍的谋划。

汉灵帝

大将军何进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是汉灵帝去世后的首席权臣,何进与身为皇后的妹妹在汉灵帝去世后共掌朝政,何进是大将军,录尚书事,掌管外朝和兵权,何皇后在汉灵帝去世后就是皇太后,掌管内朝和宦官,兄妹两人掌控了东汉朝廷。

宫廷内的斗争首先发生在宦官与外戚之间,外戚以何进为首,宦官以蹇硕为首,双方发生斗争的原因就是皇帝的人选,这是汉灵帝在世时埋下的隐患,汉灵帝喜欢幼子刘协,想立其为帝,但长子刘辩得到了何进和何皇后的支持,又是嫡长子,群臣也支持刘辩。

汉灵帝生前没能立刘协为帝,却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宦官蹇硕,并且为此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分何进的兵权,制衡大将军何进,而蹇硕就是西园八校尉的首领,就连何进也要听从蹇硕的命令。

双方在斗争中何进取得了胜利,诛杀了蹇硕,保住了刘辩的皇位,但宫廷斗争并没有结束,因为有人一直劝何进诛杀所有的宦官,这个人就是袁绍。

袁绍至少劝过何进三次把宦官一网打尽,但何进一直犹犹豫豫的,何进之所以不愿意,一方面是其妹何太后不同意,二是何进本人与蹇硕之外的十常侍关系不错,袁绍为了逼何进同意杀宦官,甚至不惜假传何进旨意,命令地方官府捕杀宦官家属,大有逼宦官狗急跳墙之意。

袁绍还出了个坏主意,让何进征召地方军阀率军进京逼宫,以逼迫何太后同意杀宦官,何进同意了,这个被征召进京的地方军阀就是并州牧董卓,至于为什么是董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董卓是袁隗的故吏。

曹操

东汉末年的袁家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隗是袁绍的叔父,也是当朝太傅,位高权重,召一个自己曾经的下属进京,也是为了方便自己掌控权力,而这一切都是袁绍以及其背后家族的政治目的。

但是何进并不傻,召董卓进京是有风险的,毕竟董卓不是他的亲信,所以何进也留了一手,他并非只征召董卓一支军队进京,除了董卓之外,还有并州刺史丁原的军队,丁原手下的张扬、吕布、张辽都是后来的风云人物。

除此之外,何进还派了不少人到地方上去招兵买马,有鲍信、张扬、张辽、毌丘毅等人,到地方招兵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己的亲信部队,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抗衡不受自己控制的董卓。

在此过程中,何进还曾反悔,并派出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董卓并不听从,反而继续进军,甚至还敢威胁种劭,但仍然被种劭呵斥退却,大将军何进尚在,董卓就敢违抗命令,可见董卓进京是有政治目的的,并且得到了朝廷中袁绍、袁隗等人的支持。

可以肯定的是:董卓是袁绍引来的,袁绍指名道姓让何进召董卓进京,有其重要的政治目的,甚至袁绍与董卓私下还有某种协议,袁绍就是故意挑起外戚(何进)与宦官(十常侍)之间的斗争,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自己再来坐收渔翁之利。

二、董卓进京前朝廷的兵权分布

汉灵帝晚期设置了西园八校尉,以蹇硕为首,其余校尉还有: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这八校尉是有兵权的,汉灵帝以宦官掌权,目的就是为了制衡大将军何进,八校尉中只有蹇硕是宦官,其余都是士人。

袁绍

推测西园八校尉应该是守卫皇宫的,因为东汉还有守卫洛阳的卫戍部队,这就是北军五校,分别是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也是东汉朝廷的直属中央军队,在平定黄巾起义中,北军五校就是主力之一。

西园八校尉之首蹇硕被杀后,其军队被大将军何进兼并,而北军五校同样听命于何进,后来的荆州刺史刘表当时是北军中候,有兵权,掌管北军五营,也是何进的亲信之一。

何进是大将军,相当于东汉最高军事长官,也是名义上军队的统帅,除何进之外,当时的骠骑将军是董重,董重是汉灵帝生母董太后的侄子,也是外戚,与何进是政敌,被何进逼着自杀,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算是全国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何进的异父异母弟何苗是车骑将军,是全国武装部队的第三号人物,名义上也算何进阵营的势力,当时的虎贲中郎将是袁术,相当于中央警备团团长,袁术又是袁绍的弟弟,袁绍在当时又是何进的亲信,算起来都是何进的势力。

董卓与他的手下军队

何进还招募了一大批的名士作为自己的宾客或者幕僚,这些人有:何颙、荀攸、郑泰、华歆、王朗、刘表、孔融、边让、蒯越、吴匡、王允、陈琳、张津、毌丘毅、丁原、张辽、鲍信、王匡等等,可以说何进控制了朝廷所有的兵权和人才,西园八校尉与北军五校的兵权都在何进手中,他要杀宦官简直易如反掌,何需召董卓进京。

三、外戚、士族与宦官的火拼

袁绍一心一意鼓动何进诛杀所有宦官,一个不留,并且在全国各地抓捕宦官家属,这等于是把宦官逼上了绝路,兔子急人还咬人呢,此时的宦官虽然没有兵权,但也不想束手就策,于是通过欺骗的方式把何进骗进皇宫杀了。

何进一死,他手中的兵权就开始四分五裂了,何进的部下吴匡为了给何进报仇,联合其他将领杀死了车骑将军何苗,袁绍、袁术等人则率军杀入皇宫,见到宦官就杀,把整个皇宫中的宦官杀得干干净净,只有少数宦官挟制刘辩与刘协逃了出来。

何进被袁绍鼓动杀宦官

此时的西园八校尉与北军五校一片混乱,在各自校尉的带领下各自为战,缺乏一个能够统帅合局的军事将领,再加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三位军事长官都被杀,才给了董卓可乘之机。

四、董卓的手段

手段一:虚报人数

京城的西园八校尉、北军五校及其他兵力全部加在一起,也就是万余人,董卓带进京城的军队只有三千人,他变着法子玩花样,让进了城的士兵晚上出城,早上再进一次城,给人的感觉就是董卓的军队很多,对其他手握兵权的校尉们产生了震慑。

西凉军队原本就骁勇善战,再加上董卓耍了这样的心机,造成了董卓手下军队数量很多的假象,朝廷中即使有人有董卓有意见,也不敢轻举妄动。

手段二:拉拢收买

丁原也是被何进召到京城洛阳的,后来担任了执金吾,也就是维持京城治安的官员,吕布是丁原的主薄,但是被董卓收买,董卓用高官厚引诱吕布杀死了丁原,然后吞并了丁原手下的军队。

吕布杀丁原

丁原手下的张辽也跟随丁原旧部一起投靠了董卓,董卓实力大增,要知道丁原最初也是带了一支军队进京,人数可能与董卓带到京城的一样多,再加上丁原又被任命为执金吾,成为何进的亲信,他手底下的军队数量只会多不会少,董卓吞并丁原手下军队后,实力扩充了一倍有余。

手段三: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在城外准备进京时,遇到了从城中逃出来的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然后把他们又迎到了洛阳,董卓自诩救驾有功,又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董卓才是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皇帝在手,谁敢对董卓不敬,董卓就能借着皇帝的命令讨伐谁,东汉那帮大臣要么跟随董卓继续为皇帝效命,要么逃离京城洛阳,如果谁敢跟董卓作对的话,董卓随时可以安一个谋反的罪名给谁,这可是诛三族的重罪,也就没人敢反抗董卓了。

董卓控制了皇帝

手段四:废立皇帝、毒杀太后

在任何朝代,废立皇帝都是一件天大的事,也不是臣子可以随便做的,两汉历史上只有霍光有过一次废立皇帝,即使霍光一生恭敬,但仍然一直被人质疑废立皇帝的目的。

董卓进入京城的第三天就开始讨论废立皇帝之事,满朝文武大多数人是敢怒不敢言,董卓之所以敢这么做,靠的就是手中的兵权,谁要是敢反对,不是逃亡就是被囚禁,袁绍反对,结果逃出了京城,卢植反对,也被迫逃走。

董卓还做出了极其出格的事,就是废除并毒杀了何太后,连当朝太后也敢杀,那些朝中重臣无一不是胆战心惊,这两件狠毒的事都是董卓用来立威的,意在告诉天下人,我董卓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谁敢反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不想死的不是逃走了,就是隐藏在洛阳寻找机会,比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逃走了,王允、何颙、荀攸等人则一直寻找机会杀董卓。

京城军队的人数虽然比董卓多,但都是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董卓的实力算是所有军队中最强的,很少还有人知道董卓有个叫董旻的弟弟在朝廷中担任奉车都尉,手下也有少量军队,董旻肯定是支持董卓的。

京城的军队各自为战

董旻在何进被杀后,与何进手下大将吴匡联手杀死了车骑将军何苗,何苗可是车骑将军,还是武装部队第三号人物,仍然不敌何进旧部,这些人杀了何苗之后,都投靠了董卓,等于是何进旧部与何苗旧部都被董卓收入麾下,这一下子董卓实力就无比强大了,比其他所有军队的实力都要强。

尽管袁绍、袁术、曹操对董卓不满,但以实力来看,他们加起来都不及董卓一半,所以他们不敢跟董卓火拼,只能逃走,然后董卓就控制了京城所有的军队,成为东汉末年头号权臣与实力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