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几岁 明宪宗为什么还对她钟情一生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宪宗和万贵妃,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宪宗喜欢万贵妃,已经到了一会也离不开她的地步,他们之间不能简单地说是爱情,其中也有明宪宗对万贵妃的依赖。在当时,也曾有人对明宪宗的行为感到不解,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喜欢一个比他年龄大那么多的女人,就连明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对此也难以理解,曾质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对此,明宪宗朱见深的回答是:“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可见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已经不单纯是爱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和习惯了。

明宪宗与万贵妃结识于患难之中

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位来得也不容易,曾经两次成为太子。第一次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其父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由其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第二次是在景泰八年(1457年),其父朱祁钰发动“夺门之变”成功从弟弟朱祁钰手中夺回皇位,在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掉太子之位的朱见深,也再次被立为太子。从第一次被立为太子,到被废掉,到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的遭遇可谓如“过山车”一般。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深厚的感情,就是建立在他被废掉太子的这段时间。万贵妃,小名贞儿,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人,其父万贵原来是县衙的小吏,因亲属犯罪而被谪居霸州,为了使日后有所依靠,他便托付同乡把年仅四岁的女儿万贞儿带进皇宫当了宫女。

年幼的万贞儿进宫以后,先是在当时的孙皇后宫中做宫女,由于万贞儿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孙皇后的喜爱。正统十四年(1449年),孙太后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大臣于谦等人的建议下,为了避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孙太后以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而年仅两岁多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为了照顾好孙子朱见深,孙太后将身边信任的宫女万贞儿派去专门照顾他,此时,万贞儿已经是十九岁的妙龄少女了,比朱见深整整大17岁。

景泰元年(1450),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被大臣从瓦剌迎回,但是,弟弟朱祁钰已经不愿意再将皇位还给哥哥了,他将哥哥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干脆将侄子,也就是太子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的太子位子被废,虽然叔叔朱祁钰没有对他下毒手,但是在生活上也对他严加控制,毕竟他也是对皇位有很大威胁的。朱见深此时的地位非常尴尬,父亲朱祁镇在囚禁之中,自己的太子位子被废掉了。后宫的的那些太监、宫女都是见风使舵的势利眼,眼见前太子朱见深被废,众人躲之唯恐不及,对他的态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此时只有五岁的朱见深饱受了人间的冷暖,也看多了众人的白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万贞儿,却对他关怀备至,这时候,朱见深的母亲也不能和他在一起生活,而万贞儿如同母亲一般在其身边照顾他,悉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遭受各种变故打击的朱见深,只有在万贞儿那里才能找到关爱和温暖,万贞儿也成为了他的的精神支柱,久而久之,朱见深便对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万贞儿宠冠后宫

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趁明代宗朱祁钰重病之际,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夺回了帝位。看尽了世间百态的朱见深随着父亲的登基,也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虽然朱见深再次贵为太子,但是他对万贞儿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变,依然需要万贞儿日夜相伴,一会都离不开她。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驾崩,18岁的朱见深继位,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他17岁的万贞儿册立为嫔妃,并迫不及待地向钱太后和母亲周太后奏请将万贞儿立为皇后,由此可见,朱见深多么喜欢万贞儿了。

对于明宪宗朱见深的行为,宫中一片哗然,从来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会找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皇后。皇帝选后,一看重出身,二看重美貌,可这个万贞儿一样不占,而且还比皇帝大那么多,她和明宪宗朱见深母亲周太后的年龄一样大。两位太后对明宪宗要册立万贞儿为后的请求予以拒绝,理由是万氏年长且出身卑微。

在两位太后的坚持下,最终在其父明英宗生前为他确定的皇后人选中,选择了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的女儿吴氏为皇后,万贞儿被立为贵妃。虽然,万贞儿没有当上皇后,但并不影响明宪宗对她的宠爱,他对万贞儿百般呵护,经常留宿在她的宫中,而不愿意到皇后的寝宫去。皇帝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在其心中对万贞儿非常不满。

万贞儿有皇帝的恩宠,对皇后吴氏也没有放在眼中,这样一来,吴氏与万贞儿的矛盾越积越深。吴氏经常以皇后的身份呵斥万贞儿,在一次争吵中,吴氏对万贞儿行使皇后的权利,对万贞儿进行了杖责,这就让将万贞儿视为珍宝的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心疼了,他看着万贞儿身上的伤痕,马上要去找吴皇后为自己的爱妃讨回公道。

明宪宗不能忍受心爱的女人受苦,血气方刚的明宪宗立即下令废后,尽管有太后与大臣的阻拦,朱见深还是废掉了吴皇后,吴皇后从册立到被废,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从这件事,再次看到万贞儿在明宪宗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废掉吴皇后以后,明宪宗再次提出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是太后也再次以上次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最后,朱见深只得再次从其父明英宗生前为他确定的皇后人选中,选择了贤妃王氏为皇后。成化二年(1466年),已经三十七岁的贵妃万贞儿,为明宪宗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这就更让朱见深对她更是疼爱了,立即晋封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还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可惜的是,万贞儿的这个儿子,不到1岁就夭折了。

明宪宗的皇后王氏,由于有吴皇后的前车之鉴,在万贞儿面前唯唯诺诺,谨慎行事,万贞儿虽然不是皇后,但却是事实上的皇后,在此后的20年里,万贞儿实际上就是明宪宗的后宫之主。也许有人认为,可能是这个万贞儿容貌比较出众,以美色迷惑了明宪宗,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这说明,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并不是因为美色。

明宪宗与万贞儿两人之间维系感情的基础既不是美色,也不是政治联姻,那只能说他们就是单纯的爱情了,这种冲破了年龄、地位的阻碍,相亲相爱的爱情故事,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异类”,但何尝不是纯粹的、高尚的、令人羡慕的爱情呢?

史书中对万贞儿的记载,存在着不少的疑点

在很多史书及野史中,对万贞儿的评价都不是太好,大多都是说万贵妃心肠恶毒,在后宫中嚣张霸道,她强迫其它怀有明宪宗骨肉的嫔妃、宫女堕胎,并毒杀了明孝宗之母纪妃。甚至说由于她残害后宫,导致明宪宗没有子嗣,到最后连继承人都找不到。有一个故事说,在明宪宗为无子嗣发愁的时候,太监张敏偷偷告诉明宪宗,有一个纪妃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害怕被万贵妃谋害,被偷偷地藏匿抚养,明宪宗认回儿子,将其交给母亲周太后亲自抚养,才得以保住了这个儿子没有被万贵妃害死,为他自己留了一条根。

实际上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可以说完全是对万贵妃的诬陷之词。我们看一件事实就知道了,明宪宗朱见深一共有14个儿子,6个女儿,他的子嗣在明朝皇帝之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比他多,他可以排在第二位的。明宪宗朱见深的20个子女中,活到成年的儿子就有11个,女儿中也只有1个早夭。这么一看,说万贵妃残害后宫,导致明宪宗担心无子继位的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之所以会出现史书中对万贵妃的评价那么差,主要原因与她过于受宠,导致引起后宫嫔妃及其子女的嫉妒和不满有关,特别是后来继位的明孝宗朱祐樘,自幼目睹其父亲明孝宗专宠万贵妃,对其生母纪氏不理不睬,极有可能早就对万贵妃不满,在其继位以后,不敢将不满的矛头对准他的父亲,只能是通过丑化万贵妃,来发泄少年时积累在心中的不满,为其母亲抱不平而已,这也就有了史料中顺应上意的记载。

另一个原因就是,明宪宗与万贵妃年纪相差太大,这种老妻少夫的婚配,就是在现在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更别说在那个封建礼教严重影响下的时代了;反之,老夫少妻则人们相对容易接受一些。明宪宗与万贵妃的恩爱,在当时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将其归类于“异类”,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心中认定造成这种过错的永远是女性,觉得是她迷惑了明宪宗。

其实,这对万贵妃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明宪宗与万贵妃之间虽然有年龄的差距,也有明宪宗对万贵妃的“恋母”情节,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真挚的、纯粹的,是那种不夹杂任何政治因素和美色成分的单纯爱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淡,也没有因为明宪宗的地位改变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深、越来越浓,这不就是现在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伟大的爱情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皇贵妃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得到消息的明宪宗不禁号啕大哭,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明宪宗亲自主持万贵妃的葬礼,并宣布辍朝七日,按照皇后的规格将其安葬。失去爱妃万贞儿的明宪宗,整天郁郁寡欢,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驾崩,终年四十一岁,此时距万贵妃去世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发生在一位帝王身上,真的是难能可贵,也的确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