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结局那么惨真的是他咎由自取吗?真相是什么

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武灵王。

无情最是帝王家,赵武灵王死于自己的优柔寡断,死于自己的软心肠。

赵武灵王本是一代枭雄,他完全有和秦国掰一掰手腕的硬实力,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式的改革,让赵国迅速强大,威震八方。但“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人选择上顾此失彼,犹豫不决,最终酿成父子间、兄弟间为争夺王位而兵戎相见的惨剧,进而使自己被围困在沙丘宫,饥饿而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赵武灵王在接班人的选择上过于理想主义化,其实际是。

作茧自缚,他的悲惨结局早已注定,又怪得了谁呢?

一、一代枭雄赵武灵王。

历史上的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给战国时期的赵国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但赵武灵王并不是天生就很牛的主,在他继位之初,经常受到各诸侯国的欺负。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等诸侯国各派遣一万精兵来赵国参加葬礼。各诸侯国名义上是参加葬礼,实际上是趁着赵肃侯刚刚去世,来敲诈勒索赵国。赵肃侯的儿子就是在各诸侯国的精兵“庇护”下继位的,史称赵武灵王。

武灵王继位之初,赵国国力大减,各诸侯国但凡是个“人物”,都想在赵国身上揩油一把。比喻武灵王九年,秦军斩杀赵军八万,齐国也在观泽击败赵军;武灵王十年,秦国夺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

历史给了武灵王一个难题,赵国被秦、齐、魏、燕、楚各国环绕,处于四战之地,时刻面临被分食的危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领袖,他嗅出了解决赵国当前囧境的根本所在。

“攘外必先安内”,“打铁还需自身硬”。武灵王十九年,赵国举行盛大的朝会,通过这次朝会,赵国在武灵王的主持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武灵王的改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胡服骑射,

赵国通过胡服骑射这样的“先军国策”,使武力值爆棚。在武力的加持下,赵国吞并了中山国,消除了一直威胁自己的隐患大敌。随后,武灵王兵锋直指东胡、娄烦、林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打的他们俯首称臣。

武灵王敏锐的发现了赵国的不足,通过优先发展武力,对外军事打击,成功的解决了赵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矛盾。至此,赵国不仅摆脱了被各诸侯国轮番欺辱的厄运,更是有了和秦国叫板的资本,赵武灵王也跻身一代雄主行列。

二、“万里独行侠”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消灭中山国后,北方大片土地都属于赵国。在控制住北方游牧民族后,赵国通往代地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

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儿子赵何(惠文王),武灵王自称为主父。赵主父将国内一切繁琐政事交给了惠文王处理,自己则带领着一班亲信到西北胡地巡视,计划着从云中、九原地区南下袭击秦国。

赵主父为了实施自己的南下攻秦计划,竟然乔装改扮成使者,从九原、云中一路南下,只身前往秦国考察。最牛的是,秦国君王还以接待使节的礼仪接待了赵主父,整个过程,始终都没有发现眼前的赵国使节就是赵武灵王。

在考察了秦国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沿路布防情况后,赵主父大摇大摆的返回赵国。

赵武灵王身为一国君王,为了打击秦国的计划圆满成功,竟然只身实地考察,颇有“万里独行侠”的风采。赵主父只身潜入秦国,不仅成为历史美谈,他的胆魄、心机更是让人倾佩。

三、赵武灵王的“凋谢”

武灵王一开始将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女子吴娃,很是宠爱。吴娃生下赵何,武灵王就将赵章废黜,改立赵何为太子。武灵王在太子人选上的朝令夕改,为自己以后的沙丘宫惨死埋下伏笔。

公元前297年,武灵王悔恨当初将赵章废黜,想弥补他,于是将赵章封到代地为王。赵章对弟弟赵何成为赵王一直耿耿入怀,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公元前295年,赵主父(赵武灵王)与惠文王在沙丘宫游览“度假”,二人分住在不同的寝宫。

恰逢此时,公子赵章与田不礼举兵作乱,他们打着赵主父的旗号召见惠文王,想借机斩杀惠文王,夺得赵国王位。

赵章的计划被大臣肥义识破,随后惠文王与赵章展开激战,赵章败退,逃到武灵王的寝宫避难。

公子成与李兑率领大军包围了武灵王的寝宫,在赵章被斩杀后,公子成等人因担心遭到武灵王的清算,仍旧兵围武灵王。

武灵王被大军围困三个月之久,最后活活饿死。一代雄主,自此凋零!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帝王之才,他在军事上的造诣难逢敌手。但赵武灵王在家庭情感上缺少帝王手段,致使赵国王室手足相残,自己也落个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