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刘伯温是如何去世的?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预言是否应验?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他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知几有诗言:“妙算申帷幄,神谋及庙庭。”世有奇才,以神机妙算,出名于世,在庙堂则出谋安邦,在战场则定计平戈。奇才虽有大智慧,却知世间万物,兴衰有度,唯有顺势而为之。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人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开国帝王的身边都会有名将智谋之人,比如刘邦有韩信、张良,刘备有关羽、诸葛亮,这些人仿佛就像是一支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竭尽全力地为所属的君王打下江山。

在中国众多的王朝之中,明朝是一个很值得说道的年代。在元朝末期的混乱局势中,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着他的起义军,从多方势力之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建立了明朝。当时,朱元璋的身边有大将徐达、常遇春,有谋士李善长、刘伯温,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和刘伯温有关。

民间有很多关于刘伯温的传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刘伯温善于谋略,神机妙算,屡屡立下奇功,堪称再世诸葛。虽然这些传奇故事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艺术性地加工,夸大了刘伯温的能力,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的确是一位神机妙算的时代人物,他生前所说的很多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

在临终之时,刘伯温说出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预言,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之后,刘伯温这则预言果然应验。那么,刘伯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他是如何去世的?刘家9代后所出的奇才又是谁呢?

刘伯温的“伯温”只是他的字,他原本叫做刘基,出生于浙江一带。刘伯温自幼聪慧过人,喜读书,在12岁的时候,就考中了乡里的秀才,周围人都称其为神童再世。在求学之路中,刘伯温曾经跟随多位当世名师学习,不仅熟读经书史籍,而且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兵法,可算是当世全才。

在公元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参加元朝会试,一举获得进士的头衔,但是,由于时局动荡的原因,刘伯温赋闲3年后,才担任了江西高安县丞一职。刘伯温是一个公正廉明之人,对待一些不平之事,总会出手惩治,虽然获得了很多百姓的爱戴和认可,但是,这也注定了他仕途坎坷。

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再加上其他同僚的责难,刘伯温多次辞官隐居,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在看透了元朝的腐败后,刘伯温心灰意冷,然而不久之后,他就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物——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诚意邀请下,刘伯温成为了他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料敌机先。正是在刘伯温的协助下,朱元璋多次度过危机,最终成就了帝王霸业。在明朝成立之后,朱元璋也没有亏待刘伯温,将他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刘伯温在这个位置上,干出了一番业绩,不久之后,他就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

身在权力中心的刘伯温,看到了权力背后隐藏的危机,于是很快,他就向朱元璋请辞,希望能够退隐归乡,朱元璋自知留不住,便准许了他的请求。虽然刘伯温脱离了官场,但是,依然有官场中人惦记着他。

在胡惟庸的有意栽赃下,生性多疑的朱元璋降罪于刘伯温,对他进行了一些惩罚。面对朱元璋的无端责难,刘伯温心生惶恐,特意赶到南京请罪。也许是路途劳顿的缘故,刘伯温感染风寒,身体多处不适。得知此事的朱元璋,派胡惟庸和太医探望刘伯温,并给他开了专门的药方。

吃完太医的药,刘伯温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不久,就被专人护送回了老家。回到家后,刘伯温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便将儿子叫到他的身边,对他进行一番嘱托。除此之外,刘伯温还对儿子说出了一个预言: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

刘伯温去世之后,刘氏家族也没了靠山,胡惟庸等人趁机发难,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被害,只剩下次子刘璟,独立支撑刘氏家族。等到了公元1531年,朝廷官员对刘伯温进行拨乱反正,认为他应该配享太庙。之后不久,嘉奖皇帝对刘伯温的9世孙刘瑜进行封赏,不但让他袭封伯爵之位,而且让他担任处州指挥使。

刘瑜的出现,正应验了刘伯温的预言。在明朝相关史籍资料中,刘瑜不仅擅长吟诗作对,还是一位丹青高手。不仅如此,刘瑜还有精通兵法,拥有一身不俗的武功,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当世奇才。

透过整件事情,不禁让人为刘伯温的死感到惋惜。在今天,像刘伯温这样的人物几乎已不存在,大多都是庸碌之人。通过历史,人们应该明白兴衰有度,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