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曹魏将领夏侯惇和曹仁,曹操更看重谁?
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谁更重要?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雄才伟略,以匡扶汉室江山为己任,统一支离破碎的北方。这也为曹丕以魏代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能建立不世之功,离不开他的能征善战的武将们。这些武将分为两个系统,即“曹魏宗亲八虎骑”和五虎上将,其中以曹魏宗亲八虎骑为尊。而在曹魏宗亲八虎骑中,以“独眼将军”夏侯惇和和“天人之称”的曹仁为尊。那么,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谁更重要一些呢?
个人认为是夏侯惇,因为他具有曹仁所不具备的这三个优势,分析如下。
其一,夏侯惇和曹操有血缘关系,而曹仁只是没血缘关系的从祖弟。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本姓夏侯,只是由于他的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大宦官曹腾,才改姓曹的。因此,曹操和夏侯惇是同一个祖先,都是西汉太仆夏侯婴的后代,流淌着共同的血液。血浓于水,虽然曹操和夏侯惇的血缘关系很稀薄,那也比没有血缘关系的曹仁亲近。
曹仁,虽然是曹操的从祖弟,也就是说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曾祖父曹萌(曹节)。可是曹操的祖父是个大太监啊,自己只是祖父曹腾的养子之子。本质上,曹操和曹仁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注重血缘关系的曹操对于夏侯惇更加亲近。
其二,夏侯惇勇猛无敌,而曹仁善于守城。
早在曹操讨伐董卓时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各自带着千人,来投奔曹操,组成了曹操的班底。夏侯惇比曹仁稍早点投奔曹操,也受到了曹操的信任,被任命为司马,后来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演义中,夏侯惇作战勇猛,多次作为先锋,冲锋陷阵,还勇于挑战吕布。他为了曹操的霸业,还搭上了一只眼睛,可悲可叹。正史中,夏侯惇也并不逊色,他十四岁时杀死羞辱自己老师之人。
他跟随曹操起兵后,在一次与吕布的交战中,被诈降的将领劫持为人质,向其索要珍贵物资。夏侯惇不屈不挠,没有屈服,还号召手下士兵不必顾忌自己安危,灭杀劫匪。他的副将韩浩指挥有方,吓得劫匪放开夏侯惇,举手投降。《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曹仁,略晚于夏侯惇追随曹操,也属于早期曹操的班底,被任命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他的才能,更加侧重于防御。曹仁是三国时期的防守专家。面对威震华夏的关羽大军,兵少将寡的曹仁临危不惧,防御樊城达数月之久。
即使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弹尽粮绝、樊城倒灌的极端不利情况下,曹仁也顶住压力,成功支撑到了第二路徐晃援军的到来,并与之围点打援,成功击溃关羽。他的守城策略,已经能和魏延的“重门之策”相媲美了。
可是,在开疆扩土时期,曹操最需要的是能冲锋陷阵的大将,幕后英雄曹仁相对有那么显眼。这一点,蜀汉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为啥魏延没有排入五虎上将的原因之一。
其三,夏侯惇“不受汉职”,而曹仁品行不端。
夏侯惇为人俭朴,一生不置产业,去世时,家无余财,他把自己所得赏赐都发给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还有一个高风亮节的地方,也是被曹操所赞赏的地方是“不受汉职”。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将领们,本质上都属于曹操魏公国的将军。好多将领都被授予魏公国的官号,名义上,他们归魏公曹操所统领。
曹操认为夏侯惇和他同殿为臣,不应该屈居自己之下,应该授予汉官职。而夏侯惇却坚持不受,认为自己属于魏,忠于魏,接受汉官职不合适,应该接受魏官职。曹操争执不过,最终只能答应夏侯惇请求,任命他为魏前将军。
反观曹仁,他就没有夏侯惇那样的高风亮节。如公元218年,他在出镇曹操所占领的荆州区域时,横征暴敛,大大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繇役。这一年十月,荆州境内的宛城官民爆发了,宛城守将侯音反叛,他与关羽联合,公然反对曹仁的统治。
虽然曹仁经过四个月的征战,攻破宛城,灭杀侯音,可是这次叛乱造成的影响很恶劣。曹仁在樊城失去了民心,被关羽抓住机会,围困于樊城,久久不能脱身。
总结:本来夏侯惇和曹仁分别代表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各自家族的代表,跟随曹操,建立了不世之功,两人地位相同。可是由于夏侯惇具有曹仁所没有的这三个优势,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比曹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