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东汉末年时优秀人才为什么没有选奔投奔嫡出的袁术?

大家好,说起袁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是东汉末年袁氏家族社会影响力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政治动荡、战火纷飞的岁月,许多优秀士人首选便是袁氏家族,而这个家族主要分为袁绍和袁术两派。众所周知袁绍是庶出长子,袁术是根正苗红的袁氏嫡子。古人嫡庶观念又十分重,按照此观念袁术应该更占据优势,事实是优秀人才基本上都投奔了袁绍,实在是耐人寻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两人对待士人态度不一样。袁氏之所以名满天下,主要靠待人能一视同仁、折节下士。史书曾这样记载“自安以下,皆博爱容人,无所择拣;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袁安是袁氏家族崛起的重要奠基人,自他之下如此待人,最终获得天下所归。庶出的袁绍地位不高,但他继承了祖辈的传统,“能折节下士”是史书对袁绍的评价,而天下士人的反应是“莫不争赴其庭”,其程度是“填接街陌”。袁绍如此受欢迎,曾引起中常侍赵忠的不安,要知道这位中常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即使后来袁绍反对董卓外逃担任渤海太守,天下豪杰争相归附于他。这让他的上司韩馥十分不安,害怕袁绍夺得自己的位置,常常派遣心腹堵他的门。最后韩馥丢掉冀州,也跟袁绍宾客活动有关。相反,袁术的表现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袁绍忙着结交宾客的时候,他却与众纨绔子弟架鹰遛狗,后来也“颇折节”,但很多人才也没有选择他。更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姿貌威容”,这也给他提了不少的分。

再者两人宦涯不同。袁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郎是两汉皇帝身边侍卫性质的官职,虽不是政府正式官员,却是储备人才,一旦有空缺,便会出任地方官职,此后官运亨通。中平五年,黄巾军起义,何进被任命为平定叛乱的总司令。为制衡何进势力,汉灵帝趁势设立西园八校尉,袁绍正是八校尉的一员。汉灵帝去世后,他又以司隶校尉的身份,与何进共谋诛灭宦官,而这个时候的袁术才做到虎贲中郎将,也就是禁军将领之一。

最后当董卓入京后准备更换皇帝,袁绍直接反对,甚至与董卓抽刀相向;逃出京城的袁绍又主持众诸侯讨伐董卓,这也直接导致留在京城的袁氏族人遭受灭顶之灾。尽管董卓入京是他的主意,讨伐又没有实质结果,但袁绍也是受尽了天下士人豪杰的吹捧。“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假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这是史书记载天下人对他的态度。

袁术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袁绍与董卓闹掰,袁术也逃离了京城,也参与了讨伐董卓活动,但他的行为却让人鄙视。其一是讨伐黄巾军时,他向汉室的陈王刘宠借粮无果,直接派刺客杀了陈王;其二是他看到豪杰多归于袁绍的局面,直接破口大骂“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这当然不会给天下士人豪杰带来正面好印象。再者汉帝尚存时,袁术便积极谋划称帝的事情。至于他的治政能力更不用说,史书直接记载,“初,术在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而不修法度,以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患之。”如此治理,百姓不附,士人们更不乐意投奔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