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推崇无为而治的汉武帝,削藩时无一诸侯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汉武帝时候,深受父亲汉景帝刘启的影响,推崇无为而治。在景帝三年时,汉景帝采晁错的建议,开始大肆削藩。然而这一次的举动却带来了七国之乱的后果。即便后来被大将周亚夫镇压了下来的,暗示对于大汉王朝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损失的。

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说国力在一步步地日渐强盛,周围诸侯国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皇帝根本就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则是推出了推恩令,表面上看是施舍恩惠,实际却是要减弱诸侯国的势力的。

推恩令立意非常漂亮、边界条件也很清楚,各诸侯几乎没有和稀泥搅混水的空间。首先,推恩令的立意是强化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力。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政治正确的,尤其是经过七国之乱后,地方已经不可能再用祖制和奸佞的借口来反对削藩了。

其次,七国之乱后朝廷就之前的封国做了很大的调整和切割,如山东地区分割成了三四个小国,吴地也被切分,中原腹地被梁王加强,地方诸王也没有实力去叫板朝廷了。

第三,这个政策的边界很清楚,操作易行,所以男性子嗣分地盘,谁也无法说不分,除非父亲死前多子被火拼成了一子,但这样又恰好给了中央直接取消这个封国的口实。 第四,尽管封国不断减小,但毕竟还是有地盘的,比起犯错被取缔还是有很多便宜可占。后来汉武帝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太慢,所以又借酎金案取缔了一批封国。

推恩令之外,汉武帝还用了一手,那就是借口诸候进贡的黄金成色不合规定,以“大不敬”治罪,将大批诸侯剥夺爵位、封地,贬为庶民。《三国演义》开篇就讲过,刘备的祖上已降到候爵,仍被朝廷以此为借口贬为县令,再往后到了刘备的父亲刘弘,就成了白丁百姓了,即刘备口中所说的“坐失酹金之罪”。

笔者认为,因为汉文帝刘恒是刘氏宗亲和大臣们选出来的皇帝,他最突出就是无为而治,但是汉景帝刘启就不一样了,因为汉高祖刘邦的分封的诸侯王都做大做强了,没有低调的,那只能采取打的姿态对付那些诸侯王。那么大家对待这件事情又是怎样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