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心态有多好?他为何能成为唐朝最长寿的著名诗人?

贺知章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贺知章是唐朝前期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咏柳》、《回乡偶书二首》,我们上学时肯定都有学过贺知章的诗。后人对于贺知章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对唐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才会有如此繁荣的唐朝诗歌,这种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不过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唐朝这个人均寿命不到30岁的年代,贺知章竟然活了86岁,为何他能如此长寿呢?实际上这跟贺知章对生活抱有怎样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笔者写此文主要是探讨他能够作为唐代最长寿的著名诗人的诀窍是什么?

(一)孝顺勤学,仕途通达

贺知章家族的远祖古谱已早佚,只能通过其他史籍和古谱中找到有关记载,一般记载其三世祖叫贺德仁,任唐太子洗马(相当于秘书长),其父贺點(即“点”)为彭州刺史。

相传在一千年前的萧山农村,“箩筐”是一种盛菱藕、担稻穗的常用农具,也可以用来担人。贺知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母亲得了瘴病不能行走,他就用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挑行于乡间,乡邻们称贺知章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他曾经用草书专门抄写《孝经》。

贺知章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熟读经书,以诗文知名。由于要侍奉母亲不能远离,一直到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才去参加科考,一举中乙未科榜首,成为浙江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国子监的导师)。开元年间,名相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时,奏请朝廷批准贺知章入书院,共同撰写《六典》及《文纂》。又经执掌中书省的陆象推荐,调任太常少卿。之后历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等职。

(二)性格豪爽,结交广泛

贺知章性格十分豪爽,结交了不少朋友,且情深意笃,如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众称其与李白、李适之等诗朋酒友为“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王适、王维、司马承祯、毕构、李白、卢藏用、宋之问、孟浩然、等称为“仙宗十友”。

与贺知章密切交往的都是一些人中龙凤哦,他们各有罕见绝技且各有突出个性,众友相聚时,饮酒赋诗神侃,欢声笑语,击掌拍额不断。好不快活哉!

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也是贺知章性格豪爽结交广泛的真实写照。摘录如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当小兄弟的杜甫很懂规矩,诗中八个酒友的排序是很考究的,贺知章年事最高且资格最老,理所当然地排在首位。“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形容醉酒后的贺知章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像坐在风浪中的小船一样。突然猛地摇晃几下后落到井里了。嘿!这老哥竟伏在井底睡得香甜耶!除贺知章外的那七个酒仙的醉态也各有特色,按笔者摘录的诗句顺序而述,李白是伏桌而眠不听皇上诏令,张旭是当众摘掉帽子挥毫,焦遂是高谈阔论吓倒众宾客......

杜甫博闻强记、博学多才,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学到的全运用进去了。李白曾说贺知章喝醉酒后,醉眼朦胧,眼花缭乱,骑在马背摇来晃去,如果跌进井里会熟睡不醒。此外,杜甫活用明王嗣奭《杜臆》卷一中“阮咸尝醉,骑马倾欹”的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他性格豪爽的特点。

(三)不拘俗礼,旷达纵诞

一天贺知章出门游玩,路过一位袁姓人家的别墅。他不认识这袁氏,按一般人的习惯不会贸然与陌生人去混“自来熟”的,贺知章却不是这样,居然连招呼也不打一个自个闯进去游玩,还叫随从告之主人,来客带了钱的,不用担心是“白吃白不吃”。只是游玩了还觉得不过瘾,专门写了一首《题袁氏别业》诗留存: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742年,李白为谋取功名,来到长安游历,打探到贺知章最喜提携后进,不久在杏花村酒家遇到了他。84岁的贺知章读罢李白的两首诗《乌栖曲》和《蜀道难》,惊呼“奇才啊!是谪仙下界来啦!凡人哪能写出这样的诗?”拉着李白落座,边吃喝边谈文论诗。

谁知酒足饭饱后结账,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带钱,就随手把腰间的金龟袋解下来丢给店老板抵账。李白阻挡道:“这不行啊!”要知道在唐代只有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也就是宰相级别)才有资格佩戴。即使有钱买也没资格用。贺知章哈哈大笑:“这算什么啊?”接着念起起了李白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贺知章除了作诗厉害,书法也精妙无比。他常常在酩酊大醉后挥笔写字。因此了解其脾性且喜欢书法的人,见他喝酒时就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在旁等候。一般来说皆有求必应。那怕老贺只写几个字,喜书法之人也像得到珍宝一般小心收藏。

(四)率真天性,终生不变

在皇帝手下当差真格是伴君如伴虎哦,能求得一生平安的有几人?贺知章可算官员中的罕见另类,一生仕途通达,没受过一丝谪贬之烦苦。

是什么原因呢?贺知章为官半个世纪,勤勤恳恳办事,真真诚诚对人,一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率真朴实的天性,越老活得越潇洒自在。不仅广大文艺界朋友和满朝官员们喜欢他,时任皇帝唐玄宗也喜欢他。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不仅亲自题诗、诏令太子率百官相送,还特意安排他的儿子贺曾任会稽郡司马,以方便在其在身边侍奉。

宦游五十年的贺知章告老还乡,桑梓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向一个孩子问路,孩子居然问他:”客人你从那里来的呀?”贺知章无限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于是执笔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千百年来来,这首诗不知打动了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

安顿好后,他拄着拐杖漫步郊野,欣赏着明媚的春光,他心情愉悦地写下清新欢快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形象地描写了垂柳的特征,胜赞春天之美,表达了自己回到老家后,有着少年般欣逢早春时那份快乐的心情年。

公元744年,贺知章病逝,终年86岁。

贺知章能够高寿且事业成功,不可讳言,欣逢太平盛世是个重要条件。但从主观方面来看,那就是他一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率真朴实的天性,哪怕到了垂暮之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