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的哥舒翰,为何还能被安禄山攻破?
每当一提起哥舒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知秀网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潼关是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极难攻克,失之则关中必危。而哥舒翰又是一代名将,他本来可以守住潼关,却因为政治斗争而败给了安禄山,从此陨落。哥舒翰与安禄山等人的恩怨
哥舒翰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他本是一位富二代,父亲是安西副都使,母亲是西域于阗国的公主,家世显赫,所以哥舒翰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不用为生计发愁,每日只知道赌博喝酒,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40岁。
40岁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按规矩,他要在长安为父亲守丧。也正是在这里,富二代哥舒翰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冷暖,人到中年的他终于茅塞顿开,于是他开始发奋图强,并投身军营中。他一战成名,威震三军,从此人生便飞黄腾达了。
唐玄宗在位时,非常重视边疆的安全,哥舒翰为保卫唐朝边境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唐玄宗非常赏识他,他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了一名郡王。大唐开国以来,只有他和安禄山这两个异族人士获得了这份殊荣。
也正因为这样,他和安禄山、安思顺兄弟的关系非常不好,同样与安禄山有矛盾的杨国忠便趁机拉拢,据《旧唐书》记载:时杨国忠有隙于禄山,频奏其反状,故厚赏翰以亲结之。
在杨国忠的优待下,本就与安禄山有矛盾的哥舒翰更加反感安禄山了,反而与杨国忠更亲近了。然而,古人有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哥舒翰与杨国忠的友谊维持了几年后,便毁于安史之乱。甚至因为杨国忠和安禄山,哥舒翰连命都搭上了。潼关有多重要
潼关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一样,都非常难以攻克。东汉末年,经历代多次营建,潼关终于在函谷关附近被建立了起来,著名的函谷关就被废弃了。
其实早在东汉初期,隗嚣想要割据陇西,部将王元便劝他封锁函谷关,据《后汉书》记载,王元是这样说的: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
哥舒翰镇守潼关之前,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先行东征抵挡安禄山的叛军。然而大唐的百姓享受了太久的富足生活,一旦到了战场上全都是乌合之众,他们根本抵不过久经沙场的叛军。
封常清所在的洛阳失陷了,高仙芝所在的陕州(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被攻克了。就在高仙芝束手无策之时,封常清便建议他带兵撤退到潼关,否则长安就危险了,据《旧唐书》记载:禄山陷东京,常清以馀众奔陕州,谓仙芝曰:"累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
封常清不愧为一代名将,这个建议遏制住了叛军,保护了长安城,也缓解了关中百姓的紧张情绪。
然而不幸的是,昏聩的李隆基听信了监军边令诚的馋言,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首于潼关中。
就这样,两人成为了帝国的牺牲品,为昏庸的李隆基背了黑锅。很快,哥舒翰也要为帝国的不幸来买单。生死潼关
高仙芝等人一死,哥舒翰便被派往潼关。此时的哥舒翰年事已高,功成名就的他只想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而且他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新唐书》记载:翰耆酒,极声色,因风痹,体不仁。既疾废,遂还京师,阖门不朝请。
在这种情况下,老将还是担负起了保卫长安城的重任,并凭借天险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住了叛军。
安禄山的叛军连着进攻了好几个月也没攻下潼关,史思明在河北又敌不过郭子仪和李光弼,他又气又急,甚至后悔谋反了。
眼下,只要哥舒翰好好守护潼关,等到远在河北的郭子仪等人攻下安禄山的老巢后,大唐的危机就会化解。谁知在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了。
当时杨国忠不得人心,他害怕手握重兵的哥舒翰会对他不利,于是他想了一个损招,据《资治通鉴》记载: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杨国忠挑选了三千人来保护自己,然后又派自己的亲信杜乾运亲自指挥,借此来防备哥舒翰。
远在潼关的哥舒翰知道后气坏了,本来他还挺喜欢杨国忠,毕竟以前杨国忠对他挺好的,这下他彻底愤怒了,自己辛苦地在前方工作,杨国忠却在朝廷里搞小动作。他便找了个理由把杜乾运召到了潼关,然后借机杀掉了。从此哥舒翰与杨国忠彻底决裂。
杨国忠作为大唐的宰相,却丝毫没有大局观,他被哥舒翰惹恼后,便一心想着如何报复,全然不顾大唐的安危。为了除掉哥舒翰,他只能借刀杀人了,于是没过多久,有人向李隆基建议,让哥舒翰带兵收复陕郡和洛阳。
这一看就是杨国忠的阴谋,他知道安禄山的叛军势不可挡,哥舒翰一出潼关必死无疑。谁知李隆基竟然相信了馋言,非要让哥舒翰出关。
哥舒翰果断拒绝了,连远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极力反对,据《新唐书》记载,两人是这样说的: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只要哥舒翰不出关,长安就没危险。可是杨国忠却劝说李隆基不可让哥舒翰延误战机,糊涂的李隆基便下令让哥舒翰必须出关。
君命不可违,即使哥舒翰知道他将会和高仙芝、封常清一个下场,他也只能放弃潼关。就这样,他痛哭着带着手下近20万乌合之众出关了。
走了三天,20万人到达了河南灵宝的西原,这里北有黄河之险,南有崤山阻挡,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隘道,长达七十里,这样的地形对大规模的部队很不友好。
果不其然,哥舒翰的部队大败于叛军,所有人死的死,跑的跑。公元756年6月8日,一个晚上的时间,20万人就剩下了八千人。这一天,也成为了哥舒翰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当他跑回潼关后,叛军也追来了,这时哥舒翰手下的一个叫火拔归仁的藩将知道这八千人根本就守不住潼关。为了活命,他联合其他几个贪生怕死的人将哥舒翰给绑住了,然后献给了安禄山。
昔日仇人相见,安禄山分在眼红,他大笑道:“你也有今天啊!”
此时的哥舒翰已没有了往日的英雄气概,他跪地求饶,据《资治通鉴》记载,他是这样说的: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
于是哥舒翰便写信提安禄山招降其他将帅,谁知所有人都回信让哥舒翰赶紧以死谢罪。
哥舒翰绝望了,安禄山认为哥舒翰的做法毫无效果,就把他给囚禁了。后来安禄山被安庆绪杀害后,哥舒翰也被安庆绪杀害了。
一代名将,被俘后竟然如此软弱,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会害怕,不是每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大义凌然,他不应该受到苛责,因为李隆基、杨国忠还有安禄山才是这场不义战的罪魁祸首。潼关失守后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