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冉闵为什么要颁布“杀胡令”?他最终是怎么死的?

冉闵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了,冉闵就是其中之一,冉闵之所以争议很大,就是因为他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顾名思义,就是杀掉了很多胡人,而冉闵的这一做法,却也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办法了。可能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在看来,杀胡令的做法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了。那么究竟要如何评价冉闵和他的杀胡令,他到底算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暴君?冉闵又是为什么不能上历史书呢?

1、冉闵为何颁布杀胡令

两晋南北朝,汉族冉魏政权屠杀了大量的胡族,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固然残暴,但是当你身临其境,却不能不说有着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这本身是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无奈的选择,特别当你身为这个民族的后裔的时候,你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来评述这些残酷的历史。

固然,冉闵杀胡在那样的乱世没有那么多的正义可以宣讲,也没有那么多理想主义的成分,我们无需过度渲染,杀戮也不是什么可以炫耀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的发生,与胡汉中国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正是这样的反抗,才促使胡人必须与汉人共存,而不能用互相屠杀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

下面就介绍一下冉闵的事迹。在南侵中原的胡族之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等部落来自北方苦寒的草原地带,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骑射本来就是他们自小学习的生存技巧,战斗力自然比习惯于农耕的汉族居民要为强悍。但汉族居民也成立了“乞活军”,而这支军队的名字,也反应了因为到了生死的关头,这支军队进行的是死里求生的战斗,因此战力也空前强大。

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乞活军”。冉瞻父子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石勒为冉闵改名叫石闵。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逐渐成为后赵帝国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死,后赵权贵互相攻伐,冉闵也卷入其中。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想杀掉冉闵等人。冉闵、李农反攻杀了孙伏都等人,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

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公元350年,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皇帝石鉴,灭亡后赵。冉闵称帝建大魏国,史称冉魏。中原汉族有了自己的汉族政权,并以此对胡人开展反击,胡族纷纷北迁。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一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鲜卑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乘机消灭新生的冉魏政权。冉闵被鲜卑的十四万骑兵包围在常山,并被斩于遏陉山。

史书记载,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对此评说:“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又说:“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2、冉闵为何不能上历史书

“武悼天王”冉闵,每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想起仇圣写的一首诗词《男儿行》中的一段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每当外族入侵自己的民族又有多少人能拿起手中的武器奋起反抗,在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中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有人认为残忍但你可知道“胡羯”在《晋阳秋》一书中略有记载:说他们行军打仗从不带粮草,他们把汉族女子当作“双脚羊”来饲养,随时奸淫,随时宰杀烹食以作军粮,恐怖血腥可见一斑。后赵皇帝羯人石虎的儿子石邃,更是丧心病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不听话的汉族女子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然后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将吃人肉当做儿戏。史书记载的是否真实,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是否由于当时对羯胡愤恨而有所渲染,我们且不去讨论,但基本上我们可以断定羯胡的这种吃人恶习确实存在。

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历史总是活下来的人来写的,冉闵没能活到最后,想对与他的功绩来说,当时的晋太过无能了,在统治者的可以淡化下,也只有民间传颂,以至于现在不能正确定义它。再加上现在民族融合下,也不能轻易定义。

3、冉闵是怎么死的

永和八年(冉魏永兴三年,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难。冉闵留下手下的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刘显委任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以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他们剩余的部众,攻击刘显并打败了他,追击逃兵直至襄国。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便进入襄国,冉闵诛杀了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刘显的领军将军范路带领千余士众,斩关出城逃往枋头。

同年四月(352年),慕容儁已攻下幽、蓟二州,侵占土地已达到冀州。冉闵带领骑兵抵抗他,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对他说:“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请回避一下再增添他们的盛气,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他们,便可以取胜。”冉闵生气地说:“我集合起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便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了对手。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刚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阵前进。冉闵所乘的赤马名叫朱龙,日行千里,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顷刻间燕地骑兵蜂拥而至,重重包围住冉闵。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二十余里,马无缘无故地死去,冉闵被慕容恪擒获,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蓟城(今天津蓟县)。慕容儁让冉闵站在面前而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庙廷。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遣慕容评率众围攻邺城。刘宁及其弟刘崇率领三千胡骑逃向晋阳,苏亥丢弃常山逃往新兴。邺城城中饥荒,人吃人,石虎时的宫人几乎被吃尽。冉智年龄尚幼,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东晋,并到东晋请求援军。东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出发,到棘津,戴施制止住刘猗,不让他继续前进,向他索要传国玺。刘猗派缪嵩返回邺城报告,蒋干沉吟未决,戴施便率领一百余名壮士进入邺城,协助镇守三台,骗蒋干说:“姑且拿出玺来交给我。眼下凶寇在外,道路不通,不敢去送信。如果得玺,我会驰马去禀告天子。天子听说玺已在我这里,相信你绝对忠诚,一定会派出足够的军粮来接济你们。”蒋干信以为真,便拿出玺交给戴施。戴施宣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军粮,私下命令何融怀揣玺印送往京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戴施、蒋干用绳索悬垂着下了城墙,逃向仓垣。慕容评把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遣送到蓟城。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

五月初三日(352年6月1日),冉闵被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谥号武悼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