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孙武与孙膑是什么关系?他们分别留下了什么著作?

孙武与孙膑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据考证,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谱书认为:田书单传二代至孙武,孙武生驰、明、敌三子,其中孙明生服、膑,也就是说孙膑为孙武之孙。但据最新的民间调查,在山东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发现有清光绪年间修撰的《孙氏家谱》,后又发现万历年间的《孙膑传影》以及顺治年间的《孙氏族谱》。其后又在郓城县发现有二种《孙氏族谱》,有康熙本和1951年新本,尤其是1951年本为甄、郓十数个孙氏村庄的合谱,都认为孙武是孙膑的祖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武和孙膑历来都称为孙子。《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都冠以“孙子日”三字。这可能是其弟子或后学在整理此书时所加。但由此足以表明,孙武在当时与孔丘一样,被人尊称为“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在上编《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强兵》等篇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把孙胰记为“孙子”;而在其他各篇论述性的文字前,亦都冠以“孙子日”字样。可见孙膳在战国时代,也和墨翟、孟柯、庄周、苟况一样,被人习惯地尊称为“子”。司马迁撰《史记》“列传”部分时、把孙武、孙膑与吴起合为一传,名《孙子、吴起列传)。《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记孙武的著作为《吴孙子兵法》,而记孙膑的著作为《齐孙子》。足见春秋战国问有两个“孙子”的说法,自战国、秦汉以来沿袭已久。为便于区别,《汉志》把主要活动于吴国的孙武,称为“吴孙子”;又把主要活动于齐国的孙膑,称为“齐孙子”。两个孙子之一的孙武,其生年略晚于孔子,而卒年与孔子差不多。因此,把主要评述两个孙子生平思想的传记合题为《孙子评传》,继《孔子评传》之后,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第2卷,应该是合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