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踏周天子权威的短命秦武王嬴荡,在位时期对秦朝有什么样的贡献?

每当一提起秦武王嬴荡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知秀网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前330年,秉承孝公遗志、励精图治的秦惠文王嬴驷拜犀首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将秦国的军政大权悉数交付给公孙衍。同年,公孙衍率领秦军东出函谷,进军河西,全歼了魏国河西驻军,俘杀魏国上将军龙贾,为秦国一雪百年之耻。

次年,公孙衍再度派兵攻打魏国,攻取魏国河东重镇——汾阳、皮氏、曲沃、焦城,使得魏惠文王不得不主动割地求和。就在这个捷报传到咸阳宫之时,二十七岁的秦惠文王迎来了自己的嫡长子,意气风发的秦惠文王为这个孩子取名为“荡”,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够“涤荡中原”,带领秦国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

公元前311年,卧病在床的秦惠文王嬴驷病逝,太子荡在秦惠文王灵前即位,是为“秦武王”。

说起这个秦武王,因为近年来影视剧作的黑化,使得他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匹夫,一个不适合做秦王的人。

可是,历史上的秦武王嬴荡真的是这样的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在洛邑扛鼎,践踏天子权威的短命秦王,他对秦国有多少贡献?

01驱逐张仪,分割相权

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为什么说“驱逐张仪”是秦武王的功绩,将这样一个为秦国奉献了半生的柱国之臣驱逐了,还能算得上是他的功绩吗?

张仪对秦国立有大功不假,但是因为张仪的“外交欺诈”,秦国的外交信誉扫地,山东各国不再相信虎狼之秦所说的任何话语,答应的任何条件。

当然了,这个不是张仪遭到驱逐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秦国朝堂之上的魏人势力过于强大,已然影响政治平衡。在当时的秦国,惠文后是魏国人、武王后是魏国人、相国张仪也是魏国人,除了武王后因在秦国的时间还不长,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惠文后与张仪皆在秦国朝堂有着极大的影响,秦武王为了加强王权,控制各派系间的平衡,势必会对魏人势力下手。那么,问题来了,对谁下手呢?

惠文后是秦武王嬴荡的亲娘,武王后是秦武王嬴荡的媳妇,而张仪呢,是秦武王的啥人?啥都不是!张仪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打击魏人势力的最佳目标。

在张仪被驱逐之后,秦武王将老爹秦惠文王设立的相国之职一分为二,分设左右丞相,分散相权,加强王权。

02平定巴蜀,联合越国,威逼楚国

公元前310年年初,韩、魏、赵、齐等国纷纷派出特使祝贺秦武王登基即位,秦武王单独接见了越王无疆的特使,与其相约夹击楚国,制约楚国发展。越国与楚国本就是南方的强国,都想灭掉对付,秦国有意联合,越王无疆自然是欣欣然地答应了。

就在秦武王准备调集兵力,从巴蜀地区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对楚国形成威胁的时候,秦惠文王时期平定的巴蜀地区,因蜀相陈庄发动政变,杀害蜀侯,调集兵力对抗秦国的统治。秦武王一怒之下命左丞相甘茂率领大军直扑巴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了陈庄的叛军,诛杀蜀相陈庄。巴蜀地区这才彻底平定下来,从此之后,开始为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兵员,成为了秦国的大后方。

03攻取宜阳,率军直入周王畿,扛鼎践踏周王权威

公元前307年,在将秦国各方势力整合,离间韩魏关系之后,秦武王以“车通三川,欲窥周室”为由,派遣左丞相甘茂率领秦军主力东出崤函,兵锋直指韩国军事重镇宜阳。

韩襄王调集重兵增援宜阳,并且派出使臣前往各国求取援军,但因此前秦国的运作,魏、齐等国皆拒绝出兵。韩军在苦战五个多月之后,被甘茂率领的秦军主力击败,伤亡惨重,韩国元气大伤,韩襄王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

在得知甘茂攻取宜阳的消息后,秦武王率近卫君临宜阳城,与甘茂一同率军前往宜阳身后的周王畿——洛邑。在战国时期,就算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但是各国君王如有前往周王畿的需要,皆会给足周天子面子,也要让人“通报”一声,可是唯独秦武王、秦昭襄王兄弟是个例外,都是直接带兵杀入周王畿,非但没有拜见周天子,反而让周天子来拜见他。

而后,秦武王为了挑战周王室所剩不多的权威,也为了向天下证明秦国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和能力,试举雍州鼎(龙文赤鼎),结果绝膑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