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倍受宠爱到起兵造反,这位皇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承乾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八岁时起,李承乾就被放在储君的位置上,储君的位置,既是荣耀的中心,也是众人针对的中心,在这里,一点一滴的过失都会被放大,然而更重要的是皇帝的偏爱,一旦失去皇帝的宠爱,地位就岌岌可危。李承乾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七年,到了25岁时竟然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这其间太宗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责任的。

李承乾与李泰同是长孙皇后的爱子,李承乾又是长子,深受太宗的宠爱,从他十二岁时起,太宗就开始有意锻炼他的理政能力,十七岁时,太宗考察他的理政能力,让他写下经国大略,结果写满了三张纸,这个时候,李承乾对太子太傅们也都十分尊敬,对于当时的太子少师李纲十分崇敬,听闻他腿脚不便,便亲自上门拜访,问以得失。与名儒孔颖达畅谈,也受益匪浅。这一时期的李承乾,身上还保留着少年的天真,喜欢玩耍,有时没有节制,而且少年心性,不愿意听那些大道理,当面做出端肃的样子,下了朝后就喜欢玩耍。

然而,从贞观十年开始,阴影就笼罩上了李承乾,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李泰的争宠,皇帝独爱幼子,这不是什么稀罕的事,然而皇帝却幼子的宠爱过度却有可能导致储君之位的动摇,二是长孙皇后的去世,长孙皇后去世,代表着护佑李承乾的又一股力量的消失。

同时,李承乾的跛足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他身边,除了谏臣就是谏臣,而且这些谏臣进言措辞一个比一个狠,令日渐叛逆的李承乾心生反感。李承乾的叛逆,是缺少爱,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的去世,令他失去了母爱,而太宗对李承乾的宠爱逐渐转移到李泰身上,对于李承乾更多的是一种对储君的要求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李承乾和谏臣发生矛盾时,太宗常常表扬谏臣而忽略李承乾。殊不知,谏臣无时无刻不谏,无事不谏,达到了另一种极端,魏征之谏之激烈,令唐太宗有时也恨不得拿刀杀了他,何况是李承乾呢?李承乾原本就因为跛足就有一点自卑心理,批评他只会加剧他的自卑,最终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再也听不进别人的话,逐渐产生怨恨心理。

太宗对李承乾的爱,不是没有,只是随着李承乾的长大逐渐疏忽了他。他将众多谏臣放在太子身边监督他的言行,培养他身为储君的品性,殊不知李承乾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关爱。在无以言喻的孤独中,李承乾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太常乐人身上,对之大加宠幸,太宗知道以后将其杀死,这更刺激了李承乾,他将心中的怨恨加之在谏臣张玄素身上,甚至想要杀了他。

曾经,北风和太阳打了一个赌,说,谁能让行人将身上的大衣脱下就算赢。北风吹啊吹,吹啊吹,施展了平生的力量,却只让行人将大衣越裹越紧,而太阳则越照越烈,行人感到越来越热,于是自动将大衣脱下。谏臣的话、太宗的批评和忽视,都像北风一样带来他彻骨的寒冷,让他将自己防卫得越来越严密,高压教育下终于逼得他走投无路,也许,人们有时候并不需要大道理,只需要一句鼓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