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迁都时,为什么会遭到东林党人的拒绝?原因是什么
2021-03-18 23:41:26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林党人为什么拒绝崇祯迁都,难道真的想与京师共存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朝末年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接收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而他也并没有力挽狂澜,却使得这艘摇摇欲坠的大船,触礁覆灭了。
本来北京沦陷之前,崇祯还有一个挽救局面的机会——迁都南京。
在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之前,北方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还有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边防军,关外满清和蒙古的联合势力。而此时南方完全没有破坏,还是半壁河山。
按说东林党是江浙闽的富商代言人,迁到南京不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恐怕到时候崇祯更得靠他们。
可朝堂上的一群东林党人却极力的反对南迁,以至于明朝丧失了最后的机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一怕漏财
崇祯号召众臣捐助,一个个哭着叫穷。但实际上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现在南迁,别说带不走的,就是能带走的金银珠宝,恐怕就不是几辆马车能拉走的。这么显眼,怎么撤?
其二视清高
南迁名义上是迁都,其实是打不过,即便皇帝不担心,恐怕这些做臣子,特别是满嘴仁义的东林党人不能不考虑,要知道这些文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
他们认为南迁是逃跑,是投降软弱无能的表现。所以只要崇祯一提出,集体反对,以示文人的清高。
其三怕背锅
朝堂上的众臣也都明白,崇祯有意南迁,但都了解崇祯的脾气,比如议和的时候,不是就找了个替罪羊吗?所以朝中大臣害怕其反复无常,于是大臣们纷纷闭口不言,坚持继续守在北京。
不过话说回来,毕竟崇祯是皇帝,只要他下定决心,还是会有人支持的,但崇祯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
在迁都这条路走不通之后,可怜的崇祯最终吊死在煤山。而满嘴正义的东林党们,开始暴露出最无耻的一面,好些人纷纷毫无压力卖身投敌,要么跑去李自成处效忠,要么鞍前马后给清军当马前卒,一副节操尽碎的表现。